新华网首页
"让农民享有平等权益"--从成都经验看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
2012年11月12日 20:17:14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侯大伟、何宗渝)十八大报告就“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了详细阐述,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试验区和进行了10年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成都市,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针对这一话题,记者联系成都工作实际,采访了十八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

    关键词一:财产收益

    【报告摘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会外故事】打着紫红色领结、穿着黑色职业装,仪态端庄、举止大方……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保水村村民汤炳琼,如今在村子附近的一家休闲农庄任接待部的主管。住在一个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的她,每天按时上下班,晚上在家上上网,每月从银行卡里提取工资和奖金。每年,她可从村上领到一笔土地收益金……

    她告诉记者,三年前之所以愿意搬进社区,最重要的并不是因为设施齐全和生活便利,而是因为当地政府为她颁了四个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资产股权证》。有了这几个证,不管人到哪儿,原先在村里的地还属于她,土地的收益每年都能分红。

    【代表连线】葛红林说,成都市2008年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核心就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基础上,把农民的权利还给农民,以达到“还权赋能”的目的。

    关键词二:社会保障

    【报告摘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会外故事】成都市双流县刘家坝村村民李书琼,7年前查出患有尿毒症,高昂的治疗费曾让她一度放弃治疗,是成都市不断完善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为李书琼兜起了“病有所医”的“底”。几年来各种医疗保险已为李书琼的治疗支付了24万多元,政策内报销比例高达70%。她感慨地对记者说:“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医保政策,我只能等死。”

    【代表连线】“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始终围绕怎样让所有的城乡居民都能活得有尊严、满足所有城乡居民都能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原则进行的。”葛红林说,早在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之前,成都就着力开展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达到了城乡社保无缝衔接和自由接续,农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享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减少了后顾之忧。

    关键词三:公共服务

    【报告摘要】“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会外故事】今天,成都市所有乡镇街道和九成以上社区、五成以上行政村,都建立了就业社保服务站,服务标准也都做到了城乡一致。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自2009年7月建立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以来,村民们过去要到城里才能办理的就业、社保、医保、劳动关系等70种服务项目,如今都可在社区就地办理。

    【代表连线】葛红林说,2003年以来,成都就开始了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和短板”为目的的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大幅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强化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还在每个乡镇和大型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起了政务服务中心,将就业、社保、劳动维权等公共服务下沉到基层服务站办理,把“群众跑腿”变成“政府跑腿”。

    关键词四:自治机制

    【报告摘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会外故事】都江堰市鹤鸣村是成都市第一个农村产权改革试点村,全村总计620多户、1700多人,由于新生和婚嫁等原因,有220多人在“人等地”,承包地多年没有调整,出现了很多矛盾。怎么解决?这个最让村干部头痛的事,在59岁的村支书刘文祥的眼里不算什么大事。他说:“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这些矛盾交给各个村民小组议事会自己商讨解决办法,大家吵一阵之后,就产生解决办法了,我都不用管。”

    【代表连线】葛红林说,村民议事会就是村上的“小人大”。如今,村民议事会已经作为一项社会管理制度,在成都农村固定下来,开始长久发挥基层民主管理的作用。

    葛红林深有感触地说,成都近十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表明,让农民享有平等而且完整的社会权益,体现了政府管理的理念转变和工作创新,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分享到:
( 编辑: 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