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

帖文推荐

网搜聚合

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服务聚合

登录入口:
新华网首页
 
  ·全国“两会”为何总在3月召开? ·专访尹中卿:“让更多资金投向县域城镇” ·傅莹曾将84岁邓小平译成48岁 邓听后开怀大笑 ·新总理17日上午与记者见面 ·[两会行走]“最炫两会风” ·白岩松:衡量开会是否说真话 就看能否把我说困 ·当好人民“代言人” ·[履职报告]每一条建议都落地有声 ·话题虽热,思考要冷 ·参政议政,是道大考题
专访尹中卿:“让更多资金投向县域城镇”
2013年03月05日 08:32:01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打印
【纠错】

    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一词成为全民关注热点。

    市场的敏感则来自于政策层面的信息释放。2012年11月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世行行长金镛时表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到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也和李克强副总理多次提出的概念——新型城镇化形成呼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数量从l978年的l93个增加到2011年的657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加到19410个。

    “但也应当看到,在城镇化形态和城镇布局上,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城镇发展不够协调,县域城镇数量虽多但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较差,综合承载能力不足,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十分有限。”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截至2012年,全国还有20%的小城镇没有集中供水,80%的小城镇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县域城镇建成区平均人口只有7000人左右,相当多的建制镇居民不足5000人。

    “我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尹中卿坦言,积极稳妥推进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走活城乡这盘棋,让县域经济为城镇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让城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

    尹中卿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推进县域城镇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城镇化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中国经济周刊》: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看待县域城镇发展现状?

    尹中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缺乏造血功能,不仅发挥不了城镇的应有作用,而且还会拖累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腿。

    我国许多城镇缺乏优势产业支撑,综合经济实力薄弱,集聚能力有限。必须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协调起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提升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城镇化与县域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首先,根据本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周边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等条件,承接资金、技术、人才、产业转移。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建设县城和中心镇,在农村兴建加工网点,打造“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有机协调。

    其次,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原则,集中开发产业园区,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优势项目,通过“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建设“工业重城”、“商贸大城”、“旅游强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第三,围绕本地优势,积极搭建技术服务、融资服务、营销服务等平台,注重招商引资,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主导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企业的规模、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

    不只是“农民市民化”

    《中国经济周刊》: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是城镇化未来最大的变化吗?

    尹中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更重要的是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绝大多数县域依赖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就需要尽快解决“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消除政策限制的壁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要扩大县域财政权。积极探索“扩权强县”、“省直管县”改革,完善财税、投融资体制,逐步给县域留下更多财力。消除“市压县”、“市卡县”、“市挤县”、“市吃县”等现象,调动更多资金投向县域城镇,赋予县域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

    二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在子女教育、文化休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劳动报酬、住房租购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

    三要高度重视县域城镇老龄人口和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整合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资源,加大养老公共产品投入,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关注城乡空巢家庭以及农村留守老人,切实保障留守农村的大多是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

    绝非单纯的城市空间扩张

    《中国经济周刊》: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的关键是什么?

    尹中卿:发展县域经济是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为农民迁入城镇生活提供优良的人居环境。近年来,由于政府财力短缺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内涵式城镇化严重滞后,县域城镇建设中“有城无市”现象比较普遍,难以吸收足够的人口。

    城镇化绝非单纯的城市空间扩张,更紧迫的任务是人口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平台,强化中小城市和城镇产业及居住功能。通过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重点镇,提高县域城镇发展水平和人口综合承载能力,扩大非农就业能力和吸纳农村人口集聚能力。

    一要推进人口迁移和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实施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承包地管理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允许进镇农民保留其农村承包地的使用权或将其使用权有偿转让,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股参与城镇开发,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吸纳农村人口实现就地就近转移落户。

    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长远,注重质量,适度超前地推进市区道路、电力、通信、煤气、地铁、地下管廊、给排水、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经得起岁月考验、可以满足当前和未来需要的智能化、个性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善城镇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记者 刘永刚

( 编辑: 邱小敏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569124415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