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

帖文推荐

网搜聚合

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服务聚合

登录入口:
新华网首页
 
  ·周小川:城镇化融资可考虑资产证券化、市政债 ·周小川:今年的货币政策能正常支持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 ·张平: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两岸企业双向发展 ·张平: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  ·张平:油价形成机制有明显缺陷 正研究改革方案 ·两会为中国人实现人生梦想展开新篇章 ·崇泉代表:环境污染让中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唐祖宣代表:每一次行医问诊都是一次民情调研 ·张平:中国今后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张平:前海22项支持政策大部分已经和正在落实
三项世界第一为何改变不了“世界工厂”的尴尬?
2013年03月05日 22:57:3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季明)我国拥有这样三项世界第一——“现役”和“后备”工程师数量排名世界第一;2010年起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起超越美日成为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

    但是这三项看似风光无限的世界第一,却没有改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尴尬,在全球产业布局中,仍然暂时不能改变“世界工厂”的尴尬。其中原因何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归纳为三个脱节。

    一是科技与教育的脱节。我国工程师数量虽多,但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度”指标中,仅排名第46位。报告预计,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立刻胜任工作,印度有25%的毕业生可能做到这一点,中国的比例只有10%。

    二是科技与经济的脱节。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80%,而我国仅为31.6%,预计2020年达到60%,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我国科技论文数量虽多,但在全球被引用次数居于前1%的论文(即“高被引论文”)数量仅居世界第6位。专利数量虽多,但整体转化率低于20%,产业化不到5%。

    三是学科与学科的脱节。长期以来,我国基于学科的知识体系,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大学实行专业细化,造成一些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很多交叉学科的人才、项目、创新团队等评选找不到归属,面向现代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受到限制。

   1 2 3 下一页  

( 编辑: 钱中兵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569124419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