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杜绝“笔尖下的浪费”--代表委员呼吁用制度约束“三公经费” |
给“三公”预算设高压线 用制度监管堵住预算漏洞
代表委员们建议,堵住政府乱花钱漏洞,根本之举是从强化预算监管入手,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切实遏制公款消费的各种违规违纪现象。
周光权代表认为,应给政府“三公”预算设高压线,大幅压缩公务支出标准,并建立公务接待支出的公示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
“建议借鉴国外模式在预算单位内部设公务支出审查小组,成员中一定要有工会和一线基层人员。公务接待能否报销要经审查小组批准,从而改变一把手独揽公务接待大权的现象。”周光权说。
“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到,这是当前政府预算审批的难点。”段祺华委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预算审批不严格,流于形式,预算报告过于粗略,人大很难对其进行深入审查。遏制公款浪费、贪污腐败现象,必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报告,加大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强化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力度,杜绝寻租空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史耀斌建议,强化预算管理,要做好预算公开的文章。预算公开不能只是部门的“传声筒”,更要成为政府与群众交流的“双声道”,无论是最初预算编制、人大审查预算还是事后公开,全过程都要主动邀请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这样预算才能更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呼声。(记者韩洁、杨金志、凌军辉、葛素表)
( 编辑: 赵延心 王春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