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5日电 题:你的生命,在我的生命里——走进哈医大一院器官移植手术室
新华社记者张玥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的“神秘地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拥有黑龙江省最繁忙的手术室。5月4日,记者进入哈医大一院的手术室见证了两台特殊的手术——器官移植。
8时,很多人还拥堵在上班的早高峰,手术室里已经人来人往。除了日常的外科手术,45号手术室格外引人注目,很多医生都知道,这里即将进行的是器官获取手术,一位脑出血死亡的患者将捐出他的角膜、肾脏、肝脏,用于救治其他器官衰竭的患者。一场生命的接力即将在这里开启。
在哈医大一院,每年要做几十例器官移植手术,而每一台手术,都像是一场生命不息旅程的生动讲述。
这是在电视剧里见过的桥段:医护人员和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面对捐献者遗体,默哀行礼。这个医护人员自发的仪式,道出了对捐献者深深的崇敬,也道出了对生命的崇敬。
器官获取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捐献者的一对角膜被取走,等待着合适的受体。肝脏和肾脏被直接送到同层的手术室,准备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9时15分,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被推进37号手术室,进行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位肝硬化晚期患者,多次消化道出血,只有肝移植能挽救他的生命。
手术台上的患者已经进入麻醉状态,另外一边的操作台上,等待移植的肝脏正在进行修剪,手术室内嘀嗒的仪器声,仿佛是生命的交响。原本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却因为大爱的力量,点亮新的希望。6个小时的手术,是生命的接力,他带着他对生的眷恋,共同走向美好和希望。
麻醉醒来,他将开启全新的生活,每年的5月4日,将是他的又一个人生纪念日。
你的生命,从此在我的生命里——一个生命的陨落,托起了另一个,甚至更多个生命的新生。人体器官捐献,不仅是对一个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诠释的是生命至高的价值与意义。
据了解,在黑龙江省,每年有几千个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够等到供体,进行手术。
“2015年以来,哈医大医院已经实现了26例器官捐献,获取器官77个,近百人因此重获新生。”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刘宏宇介绍,一名年龄小于65岁,身体健康没有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捐献者,所捐献的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最多可以使7人重获新生。
-
两年前妻子器官救三人 如今他人器官救丈夫
两年前,湖南涟源人刘福(化名)的妻子意外离世,他将妻子的器官捐献出去,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2017-04-29 10:37:18
-
“换心人”于文峰刷新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纪录
“我有信心再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做完心脏彩超检查,得知各项指标一切正常,换心23年后的于文峰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2017-04-26 16:43:02
-
捐肝救人引关注 香港器官捐赠登记人数明显增加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22日表示,香港一名急性肝衰竭患者因获捐赠肝脏而重获生机的事件,近日引发社会对器官捐赠的关注,香港卫生署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登记人数近期明显上升。2017-04-22 23:12:05

-
"末位淘汰"被判赔偿,有何警示意义?
2017-05-05 08:20:26
-
国考补录何以九成岗位在基层?
2017-05-05 09:25:48
-
今日立夏:不留春脚步 不负夏时光
2017-05-05 11:14:10
-
C919攻克了哪些技术难关?
2017-05-05 11:14:10
-
沙尘暴来势汹汹该如何应对?
2017-05-05 11: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