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1日电(记者郭敬丹)艺术是什么?对中小学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个“专业”的话题。但在上海宋庆龄学校第七届国际艺术节上,孩子们的回答却显得“独特”。难以用分数衡量的艺术教育,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从《红星歌》到苏州评弹,从越剧到街舞……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20个国家和地区的670余名孩子一起奉献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他们有的穿上戏服,唱起《长生殿》,有的换上草裙,演绎夏威夷传统吟唱。尽管舞台上的步伐没那么稳、节奏没那么“严丝合缝”,但中外文化在孩子们的表演中交融,集体谢幕后,他们的兴奋和满足都写在脸上。
“不管我们是不是‘专业’,不管场地在哪里,只要大家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艺术节。”宋庆龄学校小学中国部五年级的张泽宇在舞台剧《难忘的生日》中扮演“同学甲”,仅有一句台词,但她觉得自己“受益良多”。
“排练让我们有极高的专注度和集体感,戏剧的故事也很触动我,就像台词说的那样,‘人,不但要懂得感恩,还要学会帮助别人’。”张泽宇说道。
张泽宇的同学彭嘉欣觉得,舞台能让自己“大胆绽放自我”,在她看来,艺术是“优雅而庄重”的。三年级的德国学生安德烈·施托尔茨则享受和同学们一起为了演出而努力的过程,他说:“我喜欢站在舞台上,跳起舞的时候,我充满了想象力。”
九年级学生黄亦飞一向是艺术节里的“大忙人”,一人参加好几个节目,年纪不大的她在“时间管理”上已颇有心得。“艺术带给我的还有自信,在艺术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和小伙伴一起排练演出的回忆,这是我宝贵的珍藏。”
自信、感恩、坚韧……宋庆龄学校小学中国部英语老师汤慧慧感到,艺术教育带给学生的,已经超出了修养身心、提高审美的层面。“每个孩子在舞台上获得肯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坚定、合作、包容,令人感动。”
来自美国的老师马克·艾克莱斯丹佛还被中西文化的交流所触动。“学生们在表演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外舞蹈和音乐的不同,他们能体会到文化的含义,体会到各国文化的迷人之处。”
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蓉表示,艺术节的表演已经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入耳、入眼、入心的学习和内在品格形成的过程。“这份学习、体悟,会成为滋养孩子心灵和生命的甘泉,成为鼓励他不断远行的动力。”封莉蓉说。
-
聆听鼓面花开的声音——台湾慢鼓艺术在安徽开展文化交流
在安徽亳州这家名为“自然挚舍”的工作坊里,一场为期5天的“瑜伽·慢鼓”分享和授课活动正在开展。2017-05-21 16:30:17
-
“振兴京剧武戏”成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新看点
记者从国家京剧院获悉,剧院将携《劫魏营》《红桃山》《挡马》三出武戏赴南京,参加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折子戏展演。本届京剧艺术节专门设立武戏折子戏展示板块,希望以此振兴京剧武戏。2017-05-21 14:45:23
-
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日益好转——访中国青年导演李睿珺
李睿珺认为,整体而言,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正在往良性方向发展,融资和发行渠道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成立极大改善了艺术电影的生态环境。2017-05-21 14:06:25

-
把小长假拼成"大长假"?六大问题你必须知道
2017-05-21 13:32:17
-
北京整治校园周边“五毛零食” 清退相关食品
2017-05-21 13:19:02
-
揭秘DNA实验室:通过技术5年锁定1700名嫌犯
2017-05-21 13:11:25
-
血的教训!这种“夺命扣”千万别再用!
2017-05-21 13:11:25
-
美味的葡萄干在吃之前,到底要不要清洗一下?
2017-05-21 1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