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6月3日电(记者郭翔)对吉林省抚松县黄家崴子村的农户来说,一座占地1亩的大棚就是一个小“聚宝盆”。村民朱晓奎跟往年一样,这个季节先卖掉小白菜,棚里的生菜和香菜也成熟了,“一个棚年纯收入3万多元,比种玉米高出二三十倍”。
吉林省棚膜蔬菜总规模达到110万亩,总产量450万吨。但气候寒冷的吉林省在冬春两季6个月,蔬菜供应缺口仍有200万吨,自给率仅40%,严冬季节的3个月自给率只有20%,主要的叶菜、果菜类基本靠外调。
对此,吉林省松原市从事棚膜种植的农民李毅说,冬季棚膜蔬菜需要供暖,成本太高。大棚整个冬季要消耗大量煤炭,成本增加数万元,费钱费力。
太阳能储热,大棚供暖不烧煤。吉林市金丰现代农业园的100多栋温室大棚采用高效蓄热墙体、太阳能水集热器等创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为土壤加温为温室储存热能,冬季无需烧煤取暖。“虽然一座棚的投资25万元,比普通的高出10万元,但冬季却节省成本,两年就能回本。”当地农民说。
市场空间大、技术瓶颈被突破,吉林棚膜经济发展迎来机遇。吉林省近期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新建棚室140万亩,通过棚膜经济解决农民就业120万人,总收入达到250亿元。
吉林省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各地根据实际将财政奖补资金用于直接补贴、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放大财政资金效果。同时,吉林省探索棚室抵押贷款试点。扶余市近两年发放大棚产权证书3500多个,帮助农民申请信用贷款1500多万元。
吉林省改变以往重点支持规模园区的做法,对经济实用简易棚、标准化棚室、规模化园区都支持。“根据本地实际,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模式,宜土则土、宜洋则洋,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说。
如今,30多座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大棚和100多栋塑料冷棚成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黄家崴子村最大的富路,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昔日封闭落后的黄家崴子村成了富裕村。
-
北京核心区最大棚改项目预签约领号居民达八成
作为今年北京市核心城区最大棚改项目,占地约46公顷的望坛棚改地区日前启动预签约,预签征收补偿协议为期100天。2017-04-13 10:50:37
-
新疆博乐:大棚“电保姆”净化群众菜篮子 鼓起农户钱袋子
刘兵)眼下虽已是暮春时节,新疆天山北坡一带的果蔬种植仍需要在大棚中应对乍暖还寒的天气。2017-04-15 14:27:50

-
如何让"舌尖上的谣言"绝迹朋友圈?
2017-06-02 11:33:39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年“喜忧参半”
2017-06-02 11:33:39
-
第3代社保卡年内试点发放 全面对接互联网大数据
2017-06-02 11:33:39
-
人工智能机器人再向人类宣战:将参加2017数学高考
2017-06-02 11:33:39
-
鼓励汽车共享 实行停车优惠
2017-06-02 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