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焦虑固然不是杜撰出来的,但某些自媒体夸大了焦虑的强度。它们一味渲染阶层固化的趋势,教育投入的无底洞。
作为中产阶层的一员,我时常感到自己需要更焦虑一点,否则就显得很不合群。但是举目四望,漫天遍野的“中产阶层焦虑”,有多少是真的自主焦虑,又有多少是被焦虑?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长文,作者自称是68岁的退休教授。文章引用上海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是青蛙。“退休教授”的女儿是公务员,女婿是海归,他的外孙刚3岁时就进入“牛蛙模式”,但最后还是失败成了“青蛙”。总之,文章极力渲染“幼升小”的竞争残酷,以及背后阶层上升的艰难。
但凡有起码的阅读能力,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篇软得不能再软的软文,像某移民机构的广告。
暴露“牛蛙外公”身份的,是他对网络流行事物的精准掌握。文章里出现今年北京高考状元的语录,这还不可怕,谁能阻止退休教授看新闻呢,虽然退休教授引用高中生的语录显得怪怪的。可怕的是,这位“退休教授”还知道很多的网络热词。68岁的退休教授用诸多网络热词造句,就像人到中年的隔壁老王真名叫“王者荣耀”一样诡异。
《牛蛙之殇》的套路是陈旧的,而且,单一信息源尽管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事实,这两年却已经被无数真真假假的“爆款文章”使用过。中产阶层的焦虑俨然已成为批量生产“10万+”的万能神药。
中产阶层的焦虑固然不是那些自媒体杜撰出来的,但这些自媒体夸大了焦虑的强度,仿佛中产阶层的生活只剩下焦虑。它们一味渲染阶层固化的趋势,教育投入的无底洞。
只有这一代中产阶层才焦虑吗?当然不是。我们的父母以职工或农民的身份艰难抚养我们长大的时候,也曾焦虑。那个年代的焦虑更接近生存层面,就像《父亲的散文诗》歌中唱的,“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闹着要吃饼干”。只不过那个年代的焦虑只能各埋心底,无法互相激荡。现在的中产阶层之所以有心情去焦虑,也是因为脱离了温饱层次的挣扎,开始了自我实现、社会认同层面的奋斗。
焦虑本身并不可怕,适当焦虑还能刺激一个人的上进之心与一个社会的求变本能。但是徒然渲染焦虑是无益的,别有用心之人就更加令人不齿了。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轻易被误导。(西坡)
-
让民众从反腐中产生获得感
从各地纪委的通报中可见,侵害民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产生,根源是权力行使无规范因而不当行权、权力行使无监督因而滥用权力。2016-12-19 14:01:16
-
放弃“中产”炒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靠谱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中等收入者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他们不拥有生产资料,也大多不具备什么社会资源支配能力。2017-05-09 08:51:34
-
为啥不愿承认自己中产了
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是否属于“中产阶层” ,需要多重评价指标,并非简单的数字叠加。等我国经济发展到更理想的阶段后,中产阶层的“分水岭”就会自然形成,届时,大家不妨再对号入座。2016-11-16 16:29:25

-
为什么“在家上学”不能替代学校教育?
2017-09-07 11:04:35
-
回归尊重 凝聚“产房里的共识”
2017-09-07 11:04:35
-
机器人停车服务来啦!动动手指就搞定你需要吗?
2017-09-07 11:04:35
-
人脸识别支付怎么就火了?部分识别准确率远超肉眼
2017-09-07 11:04:35
-
北京多家餐厅推半份餐 2600余家餐饮店APP亮后厨
2017-09-07 11: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