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词典(一)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里,我们经历了初创的艰难困苦,体验过挫折的苦涩,分享了成功与辉煌……60年的岁月,是一部值得大写特写的巨著。囿于篇幅,本刊以“共和国词典”的形式精选其中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与读者一同追寻共和国与时俱进的足迹。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稳定物价 1949年11月1日和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两次开会研究稳定市场物价问题。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为支援解放战争,财政出现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国民党时期长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投机资本猖狂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物价是刚成立的共和国政权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陈云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棉纱等物资,并采取停止贷款和按约收回贷款,开征税收,冻结资金投放等措施,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各大城市统一行动,趁市场高价大量抛售,在几天时间内给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平抑了物价。
毛泽东访苏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访问期间,中苏两国政府于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规定:双方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等。同时,还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不迟于1952年末,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并从旅顺口撤退苏联军队,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以后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1%)。
第一部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这是扫除我国封建旧传统,实现妇女解放的一件大事。
整风运动 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党内、首先是领导干部中的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作风,以及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错误,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各级党的组织普遍进行了整风。同年冬,整风运动基本结束。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和同意了刘少奇作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及中共中央建议的土地改革法草案。此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6月28日通过的土地改革法,于6月30日施行。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法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此后,土改运动在有2.9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上旬,鉴于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地威胁我国安全,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发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到达朝鲜前线。之后,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把敌人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镇压反革命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全国解放后,大陆上残留着200多万政治土匪,还有大批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反革命活动十分猖狂。政府虽采取过一些镇压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够坚决彻底。为此,这一指示要求坚决纠正镇压反革命中“宽大无边”的偏向,全面贯彻党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根据这一指示,各地党委广泛发动群众,开始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批判《武训传》 1950年底,反映清朝末年乞丐出身的武训办教育的历史传记片《武训传》公映并受到观众热烈好评。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以社论形式发表毛泽东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严厉批评对武训及电影《武训传》的赞扬,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并发表批判文章。同年7月,《人民日报》连载《武训历史调查记》,对武训其人其事做了全盘否定。这次批判中,有的文章简单粗暴,无限上纲,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思想战线上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据新华社1985年9月6日报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当天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否定了上世纪50年代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和平解放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及其政治、经济羁绊,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参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时政”栏目)
治淮工程 1950年淮河洪灾后,政务院颁布了《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原则和治淮工程实施计划。1951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的号召。当年7月,第一期治淮工程完成,结束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历史。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
农业合作化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第二阶段(1954年~1955年上半年),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知识分子改造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阐明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勉励一切有民族思想、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努力站到人民的立场,再争取进一步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在政治上要有明确的态度,分清敌、我、友。随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推广到社会各界。
“三反”“五反”运动 是1951年底到1952年,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1951年底,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及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的指示。“三反”运动由此在全国展开。随着该运动的深入,又揭露出许多资本家的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资本家开展一场“五反”运动。当年2月,“五反”运动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始,并很快向全国展开。
民族区域自治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52年颁布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等重要问题作出了规定。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47年,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建立。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到2007年,我国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公审刘青山、张子善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奉最高人民法院命令,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的全部财产。1950年~1951年,刘、张二人贪污、挪用公款1716272万元(旧币,旧币1万元相当于新币1元)。刘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被捕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被捕前任天津地委书记。惩处刘青山、张子善,被称为“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一五”计划 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并开始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内容包括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及本户住址六项。国家统计局1954年11月公布的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为6.0194亿人。
统购统销 1953年,我国粮食市场出现了极严重的形势。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大大增加了需要供应粮食的人口,粮食销量急剧上升,私商的抬价抢购却使国家的购粮计划难以实现。这威胁着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和城市居民。当年11月,政务院颁布了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规定粮农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这一年冬被迫实行的粮食、食油统购统销(次年9月起又陆续实行棉花、生猪、茶叶、羊毛等200种以上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初步缓解了粮食供应的紧张,保持了市场物价稳定,在不高的水准上满足了工业化对粮食的需要。1953年以后,中央把统购统销、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和农业生产合作化三者并称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项最根本的任务”。统购统销代表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核心经济制度。1985年,我国取消了粮食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
公私合营 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有步骤地将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当年9月初,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居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作者:班和平 高薇 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