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清明将至,又到了扫墓祭祖的时候。近日,北京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一移风易俗之举引发舆论关注。今天,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祭奠先人?听听本报读者怎么说——
“自然葬”的好处,在于遵循了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思想。人来源于自然,最终回归自然,让生命在自然中得到一份宁静安详,可谓最好的归宿。无论传统的土葬方式,还是花葬、树葬、草坪葬、海葬,都是回归自然的体现。所不同的,是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程度。“自然葬”使骨灰充分融入大地,让生命最终绽放成一片花红,一片绿茵,寓意十分深刻。
移风易俗之难,难就难在观念的转变。丧事俭办,厚养薄葬,既是对过往陋习的摒弃与变革,也是现代文明的客观要求,更是当代公民应恪守的生态道德。欧洲许多城市建有逝者纪念墙,墙上镶嵌着死者照片,写上死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死亡日等,亲人扫墓时献上一束鲜花以示悼念。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葬”作为一种新式事物,其理念新颖、绿色环保、切实可行,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行动起来,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身体力行作好响应,为广大群众带好头。只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绿色环保的“自然葬”必将成为主流。 (山西 关育兵)
相关新闻
-
八宝山革命公墓推生态葬 墓园每份骨灰将有GPS定位
与传统墓园相比,生态葬墓穴面积均为0.48平方米,绿化面积在3平方米以内,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此外,今后计划推出GPS定位功能,方便逝者亲属查找墓地位置。2017-03-28 07:26:08
-
北京首推免费骨灰“自然葬” 约半年骨灰可融入大地
清明祭扫高峰期临近,昨天北京首次集体“自然葬”在长青园骨灰林基地举行。“自然葬”采用的罐体可降解,不保留骨灰。“自然葬”对市民零收费。2017-03-26 19:31:00
-
自然保护区遭遇多重“保护顽疾”
部分专家和业界人士建议,需理顺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权属与权责等关系,对保护区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明晰生态疆界,重构生态版图,让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主战场。2017-03-16 09:59:41
新闻评论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加载更多
-
应对假离婚的楼市新政会否殃及无辜?
2017-03-29 08:40:04
-
华为靠什么在日本市场打败"日本制造"?
2017-03-29 08:46:40
-
“我是农民的儿子”被贪官玩坏了
2017-03-29 08:43:55
-
警惕!这张单子可能泄露全家信息
2017-03-29 08:34:12
-
惜败伊朗,国足至少还没有输掉希望
2017-03-29 08:15:5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