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什么最出名?除了长城和功夫,肯定还有——吃!吃货多,吃的种类多,吃的能力强。前不久,中国吃货实力再让外国媒体叹服,因为“中国人在2016年吃出了一个瑞典GDP”。不过,中国人不仅是自己吃得痛快这么简单,对于世界来说,这其中蕴藏了巨大商机。所以,原来不养鸭的加拿大人养起了北京填鸭,10年前不太出口给中国的智利车厘子如今有85%运到了中国,6年前只在西方国家餐桌上出现的墨西哥牛油果现在正以每年超过200%的速度增加对华出口……随着中产阶层的壮大,中国人需要更多种类和更优质的食品。正因为如此,美国彭博社才得出结论:14亿人的胃口正在改变世界种植和销售粮食的方式。
“中国口味”让他们开始养鸭、种菜……
以前,加拿大并没有养鸭业。该国最早的大规模养鸭场是成立于1912年的“布罗姆湖鸭”,当年引进的品种不是别的,正是来自“中国餐桌”——北京玉泉山脚下的正宗北京填鸭。从那以后已过去105年,这家公司一直打着“北京鸭”的招牌吸引顾客。
加拿大目前最大规模的养鸭场是由穆尔比兄弟在1951年创办的“京·科尔鸭”,它是加拿大头号产鸭和冻鸭出口大户,年产北京鸭250万只左右。而加拿大总共年产鸭大概是550万只。
另一家为当地华人熟悉的北京鸭场是“河谷专业家禽”农场,他们专门饲养“爱因斯坦鸭”和“台湾走地鸡”,前者其实也是北京填鸭。
有趣的是,这三大养鸭场的创始人和经营者都不是华裔。而他们虽然都饲养北京鸭,但只有最初的那家农场是从北京直接引进的,后两者分别从英国和台湾引进。除了向中国出口,这几家养鸭场有的主攻北美“吃货”,有的则将目标对准华裔及亚裔社区。“河谷专业家禽”农场为贴近亚裔,专门起了中文名——山水农场,它还效仿中国,在当地搞起“农家乐”。
像加拿大这样受“中国餐桌”影响新发展出来一个产业的还有德国大闸蟹捕捞。在易北河、威悉河等流域经常会出现螃蟹泛滥,不过德国人不吃螃蟹,通常是把螃蟹磨成粉喂鱼。近年来,在德华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到德国渔民处购买螃蟹。一些当地渔业公司索性把捕捞螃蟹作为业务的一部分。像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渔业公司,他们每个季度提供产自易北河及其分支洛克尼茨河的中华绒螯蟹,客户主要是当地中国和越南家庭、中餐馆、亚洲超市等,每公斤的价格是5到8欧元。有德国渔业公司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国内的公司与商人前来问询的越来越多,而且据说有德国公司开始进行养殖,希望大批出口中国。
西班牙则出现另外一种新兴行业,“给华人种菜”。位于该国瓦伦西亚省的2000人口小镇埃尔佩雷约,拥有为欧洲多国提供近20种中国蔬菜的基地。可以说,中国蔬菜重振了小镇的经济活力。上世纪50年代起,埃尔佩雷约70多家农户组成农业合作社,种植西红柿、土豆等当地常见农产品,农业几乎是小镇唯一的经济来源。那时,小镇靠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条件获得稳定收益,然而温室种植技术出现后,气候优势不再,经营陷入困境。直到1989年一位华人提出了一个建议。现任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贝尔特朗回忆说:“那时候,这位华人先生与一名瓦伦西亚女孩结婚,他们开了家中餐馆,并在家中的小菜园里种了些中国蔬菜。这位先生问我,能否为华人餐馆和超市种植中国蔬菜。”后来,埃尔佩雷约农业合作社进行了第一次试种,大获成功,据说,常常菜还没长好就已被预订走了。
西班牙蔬菜种类较为单一,超市里见得最多的就是生菜、西葫芦、西兰花等。埃尔佩雷约种植有油菜、芥蓝等,这些都是原来西班牙不种的蔬菜。如今,来自荷兰、英国等地的竞争者也看到中国蔬菜的商机,因此与几年前相比,市场菜价要低一些。不过埃尔佩雷约的蔬菜在冬季产量更大,这是一些靠北部的竞争对手无法做到的,其竞争优势再次显现出来。
-
不仅仅担心吃什么——中国要进入该怎么吃的时代
还在担心“吃什么才安全”吗?注意,这一观念可能已经翻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中国应该进入“该怎么吃”的时代,其中的观念转变,凝聚了他对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数十年的观察和思考。2017-04-10 13:46:39
-
“网红”青团为什么那么“红”?——老字号的“吃货经济”如何走出节庆周期
从紧俏“限购”到网上代客排队,清明时节,上海老字号杏花楼再现一年前的“网红”青团——咸蛋黄肉松青团的排队大军。2017-03-30 16:54:30
-
从“种啥吃啥”到“吃啥种啥”——野荠菜“变身”启示农业供给侧改革
新华社郑州4月23日电题:从“种啥吃啥”到“吃啥种啥”——野荠菜“变身”启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7-04-23 16:36:55

-
路怒症注意:从斗气到犯罪到底有多远?
2017-05-25 08:20:21
-
青咖说来了丨负重前行?给你的心灵减减负
2017-05-24 11:13:59
-
应届生求职该"一步到位"还是"骑驴找马"?
2017-05-24 08:30:39
-
【时空新闻】从科举到高考,防作弊一直被关注
2017-05-24 11:19:23
-
拖延已成疾?五大妙招教你克服拖延习惯
2017-05-24 1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