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可用微信支付及支付宝付费的美食车。
随着第三方支付不断加快开疆拓土的速度,针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2017年3月,网联平台上线;4月,支付机构备付金逐步实现集中存管;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7月,“反洗钱”新规将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等首次被纳入责任主体范围,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也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
在此背景下,新规会对支付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监管未来会有哪些新动向?
就以上热点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中国的“试点”相当于“监管沙盒”
《瞭望东方周刊》:对支付行业乃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认为,管太松容易乱、管太紧又发展不起来,这当中的平衡,你认为该如何把握?
黄震:当行业出现问题,监管就要纠偏。
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清晰界定了支付机构的定位,坚持小额便民、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原则。
第三方支付其实应该做小额支付业务,而不是大额的理财通道的支付。这是一个初衷,要让它回到这个初衷上去。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的协调,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的支付要平衡发展,都应回到初衷、回到不同模式的本意上去。
《瞭望东方周刊》:国外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包括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相继推出了所谓的“监管沙盒机制”,一时成为热门。你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能否也能借鉴其经验?
黄震:“监管沙盒”是英国人提出的,就是监管机构在可控的范围内测试金融新产品、新服务,让他们试错和纠错,达到既保护消费者、又鼓励金融创新的目的。
其实我们国家所谓的“试点”,在某种程度上,跟监管沙盒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先从第三方支付做一些试点,作为一个科技领域进入,然后逐渐规范地发展,发放牌照,纳入监管,然后再逐渐放开,这就是一个试点不断推广的过程。
早在2013年,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就提出了“软法管理”、“柔性监管”等思路,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叫“监管沙盒”,实际上都大同小异。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观察到,因为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在其基础上也衍生了非常多的新型的金融服务,如何在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用户的同时,降低金融混业的风险?
黄震:针对第三方支付而言,在其庞大的账户基础上可以提供的服务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余额宝、微粒贷等,都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这必然产生跨界和混业的趋势。
我认为,对于跨界混业的监管,不是继续维系分业监管,那么监管是无法覆盖新业务的,而应该采用新的技术,从机构监管转变到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从过去靠人管转变为用技术来管,通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及时监测到及时进行预警,甚至是处置。
-
中国银联携40余家银行进军二维码支付
中国银联日前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中国银联日前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2017-05-31 06:59:17
-
财付通支付宝首次遭央行处罚 回应称将落实实名制
2017-05-11 08:08:33
-
手机支付渗透生活:周围人都在用 小商贩称不用“吃亏”
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叫手机支付)渗透率确实很高,有小商贩甚至坦言,不支持移动支付连生意都会受到影响。2017-05-10 07:31:33

-
摸黑玩手机 ,久了会变青光眼
2017-06-08 11:09:57
-
你赞成吗?超七成年轻人认为婚姻需要仪式感
2017-06-08 11:09:57
-
手机支付坏习惯,现在改掉还不晚!
2017-06-08 11:09:57
-
试试看,古代“作文题”难得到你吗?
2017-06-08 11:09:57
-
惊呆了!土豆旁放点这个不发芽!
2017-06-0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