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追兵”来了,韩国再振半导体雄心
  新华网 ( 2021-06-22 06:29:55 ) 来源: 《环球》杂志
 

 

1月8日,在韩国首尔,一名男子从三星手机广告旁经过

    韩国政府发布的《打造综合半导体强国——K-半导体战略》愿景是:2030年之前建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

《环球》杂志记者/田明 杜白羽(发自首尔)

  韩国总统文在寅近日在京畿道平泽出席“K-半导体战略报告大会”时表示,政府将与企业携手共进,打造“K-半导体产业带”,稳固本国在存储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提升系统半导体的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30年实现韩国成为综合实力领先全球的“半导体强国”这一目标,并主导全球供应链。

四大推进战略

  韩国政府发布的《打造综合半导体强国——K-半导体战略》包含:半导体投资支持一揽子计划、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计划、全产业链人才培养计划,讨论推动《半导体特别法》立法等。其战略愿景是:2030年之前建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

  为实现这一愿景,政府同时制定了四项推进战略:一是构建“K-半导体产业带”,稳定产业供应链;二是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跨步成为半导体制造中心;三是巩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基础,兼顾人才培养、市场拓展和技术开发三个方面;四是提高半导体产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保护产业生态系统。

  具体措施包括:政府将为相关企业减免税负、扩大金融和基础设施等一揽子支援,其中对半导体研发和设备投资的税额抵扣率将分别提升至40%~50%、10%~20%;新设1万亿韩元(约合9亿美元)规模的半导体设备投资特别资金,为企业设备投资提供低息贷款支援等。

  按照该战略预期,2030年之前,韩国半导体产业年出口总额将从2020年的991.8亿美元增长至2000亿美元;年产值将从2019年的149万亿韩元(约合1322亿美元)增长至320万亿韩元(约合2838亿美元);投资总额将由2020年的39.7万亿韩元(约合352亿美元)累计增长到510万亿韩元(约合4523亿美元)以上。按照预期,届时共可在韩创造约9万个就业岗位。

“顶梁柱”和“牵引车”

  德勤官网发布的《2020亚太四大半导体市场的崛起》报告介绍,韩国半导体行业规模庞大,拥有超过2万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包括369家集成电路企业,2650家半导体设备企业以及4078家半导体材料企业。韩国坐拥三星和SK海力士等多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领域头部企业,同时在上下游领域形成了体量庞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以2021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为例:根据市场分析机构IC Insights日前发布的全球前15大半导体厂商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数据,与2020年同期相比,三星电子的销售额增长约15%,达170.72亿美元;SK海力士实现26%的增长,销售额达76.28亿美元。在入围15强的半导体厂商销售总额1018.63亿美元当中,这两家企业分别以16.8%和7.5%的占比,位列排行榜的第二和第四名。目前,韩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半导体强国。

  韩国半导体不仅全球竞争力强,在韩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样难以撼动。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1年初发布的数据,韩国2020年半导体出口总额达991.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在全球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深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的2020年,韩国半导体产业不仅继2018年实现1267亿美元出口额后,创下历史第二的“骄人战绩”,其在韩国整体出口产值中的占比也高达19.3%。至此,半导体连续9年成为韩国出口总额中占比最大的“一等功臣”。

  对于半导体在韩国国民经济中日益突出的作用,前任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成允模表示,如今的半导体产业作为重振韩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推动韩国产业转型的“牵引车”。

从组装基地到业界“龙头”

  韩国半导体产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背后,是韩国政府多年来的政策扶持以及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台《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鼓励企业创新、推动部分核心技术课题攻关,到出台“BK21”“BK21+”等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扶持计划,对大学、专业及研究所进行精准、专项资助,再到21世纪以来,为巩固行业内竞争优势,陆续推出“系统集成半导体基础技术开发事业”和“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等,韩国为保持和强化自身产业竞争力,可谓不遗余力。

  据中韩半导体行业内多份报告,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日等国的半导体厂商相继在韩国投资设厂,进行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半导体等的封装测试。韩国则利用当时自身廉价劳动力的加工模式,从组装基地起步,逐步发展以存储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生产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涌现出三星电子、LG和现代电子等一批半导体企业。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韩国国内开启向垂直一体化制造模式的转型,逐步实现从设计、制造,到封装和测试的全流程制造。通过技术转移从事半导体生产,韩国积累了一批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为下一阶段的半导体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80年代初期开始,韩国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开发生产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时期。政府强力干预,将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发展重点。三星、现代、LG等企业则参与到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主的大规模芯片生产,韩国的研发水平大大提高。自此,韩国的半导体产业连续20多年处于世界前沿,而由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几大巨头主导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优势一直保持到今天。

韩国政府也焦虑

  虽然文在寅政府在综合半导体强国战略上雄心勃勃,但时下,中、美、日等各国都相继以本国为主导,重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面对这一国际环境,韩国的相对优势并非一成不变。其奋力一搏的背后,是对“前有劲敌,后有追兵”这一局面的焦虑。

  韩国政府和企业的焦虑源于两方面:一是产业链安全面临挑战,二是产业内部结构失衡。

  首先,外部政治环境变化带来产业链安全挑战。在半导体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特定环节的产业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这样的分工体系虽然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同时,由于外部政治环境的改变,供应链往往会受到其中某环节的影响,以致整个链条不再稳定。韩国在深刻嵌入半导体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同样面临产业链安全风险。

  始于2019年的韩日贸易摩擦,使韩国政府和企业对此深有体会。

  由于日韩两国政府无法就日本殖民韩国期间的劳工索赔问题达成一致,日本政府于2019年7月1日宣布对出口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加强审查与管控。

  日本政府随后又于2019年8月2日在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把韩国移出可享受贸易便利的“白色清单”,对韩国从日本获取高科技产品及战略物资进行限制。这导致韩国半导体企业从日本进口原材料难度加大,而寻找替代进口渠道面临额外的交易成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因此遭到冲击。

  如果说韩日间的半导体摩擦已是“过去完成时”,那么,美国目前正在试图推动的半导体产业链对华“脱钩”政策对于韩国半导体产业而言,则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状态下的挑战。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并试图加速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新掌控在自己手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围追堵截。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加快拉拢半导体强国韩国。5月21日,拜登在白宫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要在半导体、电动汽车电池、战略性和关键性材料以及制药等领域加强合作,提升供应链韧性。文在寅访美期间,韩国三星更是宣布决定为设在美国的半导体代工厂新建项目投资170亿美元。

  然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和消费市场,抛开中国同样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不可承受之痛”。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达3500亿美元,增长14.6%。放弃中国市场,对于任何半导体企业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决定,更不用说像三星这样对华半导体出口几乎占其半导体出口总额半壁江山的企业了。

  不仅如此,如果韩国企业参与以美国为中心推动的半导体产业链整合,则其对美投资将增加,其半导体出口额将减少,优质就业岗位将流失,最终,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恐会下降。

  因此,面对这些很可能决定韩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命运的难题,韩国政府和企业的焦虑在短期内或难平息。

发力系统半导体产业

  就产业内部结构失衡问题而言,有韩国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是存储半导体的天下,那么21世纪就是系统半导体的时代。韩国企业在存储半导体领域内的所向披靡让该国半导体产业看起来十分“体面”,但若沉迷于这种“体面”,看不到系统半导体发展的必要性,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终让韩国“错失良机”。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官网于2019年4月30日发布的《系统半导体愿景和战略》分析称,当下系统半导体的全球市场占比高于存储半导体,约为50%至60%,市场规模也是存储半导体的1.5倍。在系统半导体设计领域,美国占据领先地位,韩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长期低迷。而在系统半导体的制造领域,中国台湾独占鳌头,韩国三星电子虽位居第二,但与台积电差距巨大。

  正是因为意识到该问题,韩国政府宣布于2019年开始支持系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系统半导体愿景和战略》点明系统半导体产业的现有问题,展望发展愿景,从设计、制造、合作共赢、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五个方面制定推进战略。

  在此背景下,根据韩国政府发布的数据,2020年,韩国系统半导体的出口额达303亿美元,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但若要提高系统半导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需政府的中长期政策支持。

  (实习生胡可、张娟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2021年6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