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程平源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雪妍
为何出现“熊孩子”现象
记者:从骑车上高架逆行到玩火险些烧毁房屋以及用石头划损16辆豪车等,面对此类儿童的行为,很多人可能只能是无奈地说一句“这些熊孩子”。“熊孩子”的称谓似乎也有了贬义的味道。
程平源:“熊孩子”现象背后,是一种人格荒芜化现象,原因则是目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品格教育缺失。
“熊孩子”现象不仅仅是孩子存在的问题,也存在成人“熊孩子”现象,不能将其孤立地看作个体的品格问题。实际上,这种现象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会造成影响。
记者:如今,关于“熊孩子”的段子漫天飞。有些孩子疏于管教,源于父母在现实生活层面的缺席,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总是不能在家;还有一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无人管教,则是他们的父母几乎像神一样无所不能,毫无选择地满足孩子的大小愿望,竭尽全力地把“家”的边界无限延伸。
储朝晖:“熊孩子”的特征,可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可能比其他孩子差一些,或者说自我控制的可持续性不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行为能力,指的是完成某一件事,他的能力不如其他的孩子,或者是他的一些想法与行为之间不能一致。
程平源:“熊孩子”的养成首先反映出的是目前幼儿教育理念的问题。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中国现在的幼儿教育是以家长为中心,代际之间的教养是以成人的态度为中心来教养孩子。现在,家长以自己的需要来教育孩子基本上成为一种全民现象。
实际上,孩子的教育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进行,孩子的心理需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如果缺少必要的爱护,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导致孩子做出一些偏激行为;二是对秩序感的需要,孩子其实是特别渴望被管教的,但很多中国家长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经常以成人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管教的失当也很容易导致“熊孩子”出现。
另外,溺爱孩子的现象,实质上仍然是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隔代教育。那种对孩子的格外溺爱,我们称之为对孩子的“宠物化”,他们没有明白孩子真正的需要,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特征和之后的行为模式。我们通过对一些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研究发现,很多未成年人的不当行为都是父母或亲人的过分溺爱造成的。
-
陕西一中学女生遭多名同学轮番掌掴 县教育局调查
视频显示,打人地点疑似为该校女厕所,现场有女生起哄“门关住、门关住,开炮开炮”等话语。一位女生喊着“我开我开,你们没人开我开”,女生们遂挨个开始对被打女生发难。2017-06-13 15:02:36
-
吉林一中学学生打乞丐? 教育局:学生被打在先
6月15日,一段“白城某中学学生殴打乞丐”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网民关注。6月16日,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育局发布情况说明。2017-06-17 08:23:25
-
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遇到烦恼、感觉生活无意义而投身这款游戏中,经过精心设计包装的“蓝鲸”游戏,还让一些青少年感觉其“很酷”,带着好奇心进行冒险。2017-05-26 11:18:21

-
北京二手房领跌全国,近期你打算买房吗?
2017-06-22 13:34:40
-
禁穿短裙短裤折射校方管理的简单粗暴
2017-06-22 13:34:40
-
高考成绩今起陆续放榜 对分数有异议可申请复核
2017-06-22 13:34:40
-
反不正当竞争法24年来首修订 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条款
2017-06-22 13:34:40
-
多地调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对工资啥影响
2017-06-22 13: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