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志老人108岁时,和大家一起过中秋节。(资料图片)
108岁时长出3颗新牙,110岁时还能做针线活,113岁时晴天仍坚持出门干活。114岁时,永川最高龄老人杨昌志平静地走了……
有网友表示;“好人才会高寿”,而老人保持长寿的生活习惯很简单:喜欢吃烧白粉蒸肉,晚上喝点小酒。
老人7天未进食自然死亡
1月13日,网友“走在迷茫道路上”发帖称:永川百岁老人杨昌志是他的祖祖,老人在2017年1月11日9:40离开人世,享年114岁。14日晚老人去世大夜将在永川黄瓜山大佛寺进行。
帖子发出后,很多网友表示愿为老人送行。网友“一路上有你2010”说:一般好人才会高寿!看淡名利嘛!网友“人民广场”说:114……厉害了!我活80就行了。还有网友“我爱你一万年”说:愿老人永远和祥!您是活人的榜样。
而老人的曾孙段然告诉记者,老人去世前几个月身体仍然很好。直到一周前,开始吃不下东西,“7天没有吃饭,自然衰竭死亡。”段然说,帖子发出后,1月14日晚,有很多市民前来送行,“一共摆了一百桌,一桌十个人。”
杨昌志老人出生于1902年1月29日,据区民政局的统计,杨昌志也是目前永川区最高龄的老人。
而老人保持长寿的生活习惯也很简单:早上将鸡蛋带壳直接在米饭上蒸熟来吃,中午和晚上吃饭,她吃绿色蔬菜少,特别喜欢吃烧白和粉蒸肉。老人一直有晚上喝酒的习惯,有时她喝几钱,有时要喝1两。
老人五世同堂子孙60多人
此前,读本记者也曾对杨昌志老人进行过报道。杨昌志老人出生在安岳县,4岁时被逃荒的父亲卖给了段姓地主,嫁给了被地主收养的放牛娃段兴发。
1996年丈夫去世后,尽管孩子们都很孝顺,杨昌志老人却一直坚持独居。直到107岁后,才在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轮流居住。
她走到哪个子女家,就会把自己的粮食、种子和锄头带到那里。每天早上,老人6点钟起床,到地里干活。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直系子孙多达60多人。
“除了听力下降以外,老人照样头脑清醒,手脚麻利,眼力也很好。”老人的曾孙段然说,热爱劳动、生活有规律、心胸宽广是奶奶身体健朗的秘诀。几十年来,老人家从不改变她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把家里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世子女都已经七八十岁
杨老110岁的时候,还偶尔做点针线活。后来,老人虽不能穿针引线,但身体硬朗如几年前。几乎只要是晴天,杨老都会带着锄头出门,在自家屋前清理杂草。
凡是儿孙门前的出脚路,杨老都亲自把路两旁的茅草铲干净。晚辈们都劝她不要干活,生怕她在路上摔倒,她却不愿意,说不干活的话手要痛。后辈说,杨老114岁时,出门几乎不要人陪,到饭点喊一声她就回来了。
如今,老人有3个儿子、1个女儿在世,他们都已经七八十岁,“身体都很好,还在劳动,喜欢到地里干活。”段然说,自己家人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平常吃的都是家常便饭。
本报记者 江亚蔓
-
112岁周有光溘然长逝 “上帝”终于记起他
据周有光生前好友、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介绍,1月13日,他还去探望了周有光先生,情况还算可以。” 谢玺璋印象中的周有光平和而亲切,而在这位于书记的描述里,周先生更是一位与一般老人无异的社区居民。2017-01-15 09:06:40
-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享年112岁
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在北京辞世,享年112岁(虚岁)。周有光曾出版多部专著,105岁仍有很大的阅读量;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他亦能游刃有余。在亲友眼中,他是和蔼有趣的长辈;在邻居眼中,他是平易近人、记性特别好的老头。2017-01-15 07:07:19
-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逝世
著名语言学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研究员周有光,于1月14日3时30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112岁。2017-01-15 00:22:16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个月 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河北国企利润同比增长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2017年“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
2016-12-21 14:35:47
-
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 我要参加
2016-12-21 14:35:47
-
【影巢周刊】倾听自然的声音,让脚步如斯清影
2017-01-16 08:49:09
-
土豪大奖是发给普通员工的吗?
2017-01-16 08:49:09
-
来算账:为防霾你家已经花了多少钱?
2017-01-15 1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