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海军远海训练遭外军抵近侦察 被祝航行愉快

2015年08月04日 08:39:41 来源: 环球时报

  中国海军的“陌生海域”正逐步减少

  “报告,前方XX公里再次发现航行噪音。”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声呐室内,声呐兵李想报告。舰长胡杰立刻带人根据采集的数据完善深海汇聚区模型,明确深度、弧度、半径、声波衰减率……

  “通知常州舰关闭雷达,利用深海汇聚区对巢湖舰进行交叉定位。”数分钟后,两舰在仅有声呐开机的条件下,首次利用深海汇聚区完成了近百公里外的目标定位。

  “经过与巢湖舰的实际舰位比对,定位精度与速度又有大幅提高。”胡杰兴奋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温深跃变层、深海汇聚区、浅海声通道、大气波导……这些在近海难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却在远海普遍存在,而且往往能够成倍提升雷达声呐的作用距离。

  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将对未来的远海作战产生深远影响。

  演练中记者发现,官兵将每次操演时的舰艇方位、战斗时间、海洋环境等情况实时、详细地记录下来。长春舰通信长邹波表示,此次某新型雷达进行了20多次最大作用距离检验,光数据就记录了1000多组。

  “每一组都是远海作战方案的基础,不能有半点差错。”支队航保科长黄飞灵介绍说,随着各类数据的不断收集,远海电磁环境、水声梯度特征、大气波导规律甚至海区温度、盐度、密度垂直变化特点被逐渐总结归纳出来,中国海军的“陌生海域”正在逐步减少。

  “如今的远海训练,已经从经验积累转向数据分析。”卢飞云告诉记者,“信息化海战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之上的,指挥决策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特约记者 琚振华】

   上一页 1 2 3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瑶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809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