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陈传林 张崇防)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定在“7.5%左右”的表述,让一些境外媒体和人士纠结:是左还是右,左右各到哪?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有关“左右”即是“较为宽松”的解释,以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左右”即“不能滑出下限”的说法,更增加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困惑。该报认为,厘清两种解读的区别“十分重要”,如果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既定目标,就可能放松信贷环境,进而“阻碍”改革的推进。
海外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7.5%左右的增长目标显得“过高”,应该明确定在7%。
正当外媒和一些市场人士仍纠结于这一数字的时候,中国决策者的改革思维其实远远地将他们抛在了后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此作了“注释”。
报告指出,“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合理区间”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增长预期的指示性作用不再如以往一样,过分纠结于数字已没有意义。
正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只要货币政策守得住,物价也不会上去,那么GDP的增长是在7.5%左边还是右边,左边多少、右边多少,并不是特别重要。”
“合理区间”论明晰地确定了中国经济政策的三条边界:增长、就业和通胀。只要经济运行在区间内,改革就会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相反,如果只关注GDP而不问其余,不停追问中国经济增速底线,就会忽视改革成效。
专家指出,外媒和一些市场人士对中国增长预期的“左右之惑”也体现出他们对中国政府缺乏信心,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无法同时完成稳增长和促改革的任务。
“新一届政府承诺加快改革、管理债务风险、治理污染,同时却还要维持7.5%的经济增速。”法国兴业银行的中国经济学家姚伟认为,李克强总理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位专家的观点得到了《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彭博社等外媒的一致赞同。《金融时报》称,这一目标说明中国经济仍未摆脱增长“旧引擎”。
把深化改革与经济增长目标对立起来,是一些海外媒体和机构唱空中国的手段之一。巴克莱资本就曾指出,中国政府为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速三年内将下降至3%,先造成“临时性硬着陆”,之后再“迅速反弹”。
然而,中国的决策者已将改革视为增长的源动力。政府工作报告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海外媒体和机构中毕竟还有“明白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中国今年就有望看到改革提升增长潜力的“红利”。他指出,简政放权、放宽准入、实施负面清单、国企混合制等改革措施将明显提升社会资本的投入,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增长潜力。
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仍不可小觑。李克强承认,2014年中国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7.5%左右”绝不像一些人所称是“政府缺乏信心”的表现,“左右”一词代表的是中国政府严谨、务实的态度,表明中国政府在创新宏观调控中表现得更加成熟,有了更强的定力和信心。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