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李兰娟的六个“最” 袒露院士真性情

2015年05月23日 16:13:0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5月23日电(记者 张乐、韦慧)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肝的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领域的开辟者、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在旁人眼里,李兰娟身上有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而她却表示,对命运的感激、对工作的执着、对患者的温情、对家人的愧疚,才是最想让别人看到的。

  最感恩的事:助学金圆学医梦

  李兰娟从小家境贫寒。初二那年正逢困难时期,班里6个靠助学金读书的同学全部被召回家务农。看着眼泪大滴大滴往下掉的她,老师说,“我同意你请假回家帮忙一个月,一个月后就回来!”老师的鼓励,再加上助学金的资助,李兰娟得以按时返校。

  依靠助学金,李兰娟从初中、高中一直到读完大学。“如果没有家人、老师的支持,没有助学金的资助,我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更不可能圆我的学医梦!”李兰娟说。

  最快乐的感觉:看到病人康复时幸福的微笑

  李兰娟始终坚持临床诊治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至今仍坚持每周一次的专家门诊。“我最喜欢的职业就是当医生,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从医40多年,经她的手治愈的患者无数。李兰娟说,当患者痊愈、笑容满面地表示感谢的时候,便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从笑容里,我感受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他们最真、最善、最存敬意的感情。”

  最难忘的一天:SARS疫情三道令

  2003年4月19日,李兰娟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这一天。恰逢非典疫情肆虐中国大地,当天,浙江首次报告出现确诊病例。时任省卫生厅厅长的她火速赶往病房,判断病情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下达三道指令:一,立刻将病人转移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二,调查并找到所有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并予以隔离;三,研究人员连夜采样,对SARS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

  在传染病防控意识远不及今天的12年前,李兰娟的三道指令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李兰娟顶着压力,连夜给卫生部长、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打电话说明情况,终于获得支持。短短一夜,所有接触者全部找到,1000多人全部隔离。果断的举措为阻断疫情赢得时间,并创造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

  最想感谢的人:106岁的母亲

  一辈子当女儿的“内当家”,直到99岁还在操持家务,两次在家摔骨折,这就是李兰娟已经106岁的母亲。“我母亲对我付出的远比我为她付出的多得多。”李兰娟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到目前为止,工作繁忙的她从未带母亲出去旅游过一次。

  最愧疚的人:孩子

  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在工作中三头六臂的李兰娟自责不是一个好母亲。她没有时间照看两个儿子,从没给他们过过生日,甚至连孩子的班主任都不认识。“我错过了太多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时间。”李兰娟遗憾地说,好在孩子都很优秀。

  最希望实现的事:让学生超越自己

  李兰娟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她倾其所学,传道授业解惑。“我现在拼命地培养学生,希望他们能尽早挑起担子,把科研做得更好,把实验室建设得更好。”李兰娟领衔的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在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说,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她希望学生能尽快成长,并能最终超越自己。“如果他们中间未来能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更好啦!”。

[责任编辑: 陈剑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0011153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