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见证残暴 矢志铭记——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新馆落成暨公祭仪式侧记 

2015年08月15日 18:12: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8月15日电题:见证残暴 矢志铭记——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新馆开放暨公祭仪式侧记

  新华社记者赵洪南、徐扬

  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纪念日,辽宁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遗址纪念馆新馆落成对外开放,并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

  10时许,阜新“万人坑”遗址前纪念广场,辽宁各界2000余人参加公祭。高耸的“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碑”矗立广场正中,碑上刻写着“忆沧桑史,记血泪仇,罪证昭然。慷慨殇歌化警钟,盛世唤和平”的铭文。

  纪念碑前安放的一个个花圈,表达着人们对死难矿工以及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

  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天际,全场默哀1分钟。随后,学生们朗诵的祭文声回荡在矿山间——

  “七万同胞,英年早殇,满炭墓地,恶行昭彰。重修新馆,诚寄哀思,告慰亡灵,以示瞻仰。哀而且鉴,知耻后勇,民族复兴,世代畅想。勿忘国耻,警钟敲响,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公祭队伍中,矿工家属高多贤潸然泪下。

  83岁的高多贤回忆:“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亲眼看着父亲被日本人抓去做劳工,那种情景一辈子都忘不了。”

  高多贤与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辽宁省省长陈求发一起为主题雕塑揭幕。矿车中塞满工人矿帽的一尊雕塑展现于世,寓意着被摧残致死的数万名中国矿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李希说,阜新万人坑真实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在阜新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日本侵华铁证。唯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才能开创未来。

  “矿山如同阎王殿,要想吃饭拿命换”——这是日伪时期阜新煤矿的流传的一句民谣。

  1936年10月1日,日伪“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成立“阜新矿业所”,开始全面掠夺阜新煤炭,至日本投降,共掠夺阜新煤炭2527.5万多吨,造成数万名矿工死亡。阜新“万人坑”共埋葬死难矿工7万余人,是目前在东北境内“万人坑”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最大的一处死难矿工“万人坑”。

  长期研究日本侵华史的辽宁省委党校教授李秉刚说,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凡是日本侵占时间较长的地方,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万人坑”。“日本侵略者在生产上实行‘人肉开采’政策,不管矿工死活,造成冒顶、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不断,吞噬了无数中国矿工的生命。”

  馆内展陈着一幅幅被日本人迫害的劳工照片:他们住着低矮潮湿的工棚,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从事着超常危险、高强度的重体力劳动。

  4个展厅共展出图片、图表220张,实物200件,通过雕塑、复原场景、油画的组合,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在阜新所施暴行以及劳工们的悲惨境遇。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馆长张宝石说,遗址现已发掘了3处群葬大坑。位于西坡的墓坑是死难矿工遗骨馆。遗骨馆始建于1968年,经改扩建于8月15日重新对外开放,有死难矿工裸露遗骨110具。位于东坡的墓坑是抗暴青工遗骨馆,共埋葬137具遗骨,埋葬的是发动震惊伪满当局的新邱下菜园子暴动而被日本侵略者残害致死的“特殊工人”。

  这些“特殊工人”,是被日军俘虏的抗日军民,虽深陷囹圄,仍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以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新建的纪念馆不仅展示了日本侵略者掠夺当地资源、造成大量中国矿工惨死的罪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不屈抗争。

  2014年,在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下,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与保护,新建了陈列馆,依据原址原貌重修了纪念碑。

  “我们要让‘万人坑’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中国人心中,也希望更多的日本人了解过去,真正地让悲剧不再重演。”张宝石馆长说。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626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