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城市的民族之花--各地城市民族工作创新探索纪实
新华社广州1月4日电 题:绽放在城市的民族之花——各地城市民族工作创新探索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攀、罗宇凡、霍思颖
2015年岁末,广州穆伊家清真超市负责人苏正针更加忙碌了。从老家宁夏专门引进的新鲜羊肉,让他的超市每天顾客盈门。冬日的暖阳里,在这里选购商品之余顺便喝上一碗滚热鲜美的羊杂汤,已经成为附近街坊邻居的日常最爱。
互融、互助、互亲、互享——在珠三角打拼十多年的苏正针说,对民族群众的包容和温暖,已经成为众多外来人员在广东扎根发展的最大动力。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速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是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各族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一个缩影。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多民族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开拓出地区民族工作的新路子,已成为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完善服务化解民族群众“融入难”
穆伊家清真超市总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上,与超市一墙之隔的,就是光塔街民族流动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开设有出租屋管理、工商、民政、计生等服务窗口,优先为民族群众办理信息录入、暂住证登记、房租租赁备案等日常管理工作。
“一些民族群众进城后,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不同,遇到困难时不知如何寻求帮助。超市人流量大,我们把服务中心设在这里,就是希望给他们提供最便捷、快速的服务。”光塔街党工委书记邹春燕说。
光塔街是广州市民族群众最集中、民族成分最多的街区,现有民族常住人口3154人。在这个有着浓郁民族风的街区内,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数以千万计的民族群众正在陆续进入城市。在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带入的同时,也将民族性因素带入到城市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成为当下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真实写照。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共建共享、开放包容,让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成为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建立起跨区域性的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协作网络,一张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有机衔接的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网络正在逐步搭建之中。
依法管理开启民族群众发展新空间
位于广州市西北部的白云区石井街马岗社区,因交通便利,辖区内物流、布匹、鞋服市场林立,成为民族群众聚居的地区。2014年6月,石井街党工委在市、区民宗部门和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支持下,在马岗社区成立了广州市首个民族社会服务管理站。
针对辖区内维吾尔族群众较多的实际情况,石井街道聘请了两名具有大学文化、精通汉语的维吾尔族工作人员长期驻点工作,并与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作,由其派出维吾尔族律师或懂维吾尔语的律师定期值班。
在这里服务的乌其坤·莫合买提律师说,自己本来想回乡就业,但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广州,为更多来自家乡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服务,“让他们更好、更方便地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一年过去,现在的石井街马岗社区,已经成为一个鲜花盛开、店铺林立、健身设施和出租屋并立的“模范社区”,新疆干果店、牛羊肉店和清真超市在这里规范经营,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店”。
事实上,石井街的转变,也是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依法推进的典型案例。多地探索实践表明,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妥善处理少数民族群众涉法涉诉问题,不仅能为促进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发挥积极效应,也能够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发展稳定起到“减压阀”作用。
文化互通推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乐
在光塔街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综合服务中心的一侧,一座维吾尔族建筑特色风格的“进步里”牌坊格外显眼。邹春燕说,在光塔路主要街道修葺各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目的是挖掘和弘扬光塔地区悠久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为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新发展汇聚正能量。
“促进市民社会与民族流动人口之间相互接纳、彼此认同,是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严庆说。
广东省民宗委副主任黄忠幸介绍说,广东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创建为平台,鼓励各民族共居共乐,“我们现已表彰两批86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以此为基础,省市联合打造了19个广东省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
深圳宝民社区通过开通“民族之家家园网站”,建立“宝民七彩民族花”微信群,结合汉族的春节、壮族的吃立节等节日,社区还举办了文艺会演,各族居民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今年38岁的宝民社区居民覃惠红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她说,在这里,大家相处得就像是一家人那么自然,“每当孩子开学时,社区都会送上新的书包和文具用品,我会把这些关爱晒到朋友圈里,这让我的朋友和亲属都非常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