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福建宁化:“红色粮仓”再出发

2016年09月18日 11:49:24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9月18日电  福建宁化:“红色粮仓”再出发

  新华社记者孟昭丽、刘娟、郭圻

  飞檐翘角的客家宗祠上,还残存着红军留下的标语;低头耕种的客家人,心中保留着当年的故事……

  曾经,革命老区福建宁化县用“千担纸、万担粮”为中央苏区的生存发展和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被誉为“苏区乌克兰”“红色粮仓”的宁化,向着“农业强县”目标再出发。

  特色农业“添翼”精准扶贫

  住进了敞亮新房的曹坊镇村民冯玉平一家,感觉很幸福。

  “前几年老婆得了角膜炎,我打工赚医药费,还是欠了快4万元。后来看到村里搞合作社,大家一起种山药,效益很好,我就回来了。”冯玉平说。

  冯玉平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12年回村加入三星专业合作社后,命运发生了转折。在合作社的培训和扶持下,冯玉平种植了12亩山药和8亩烤烟,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终于脱贫。

  像冯玉平一样因特色农业而脱贫的当地村民有不少。

  10万亩河龙贡米基地、18万亩淮土油茶基地、5万亩薏米基地、6个獭兔养殖基地……在宁化,有1000余名贫困人口正从事特色农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扶贫开发小额信贷促进会随之建立,为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农业经济组织分别提供5万元和20万元以内的信贷担保,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

  目前,宁化已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1200万元,获得扶贫改革试验建设项目资金945万元。农村金融助力扶贫,更多农民像冯玉平一样快速摆脱贫困。

  生态农业留住“美丽乡愁”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稻田翠绿……行走在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记者很难想象这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过去的模样。

  “两年前刚来到这里时,村里是脏猪圈、土厕所、臭鱼塘……村财负债66万元。”驻村第一书记林常永说,“省里的好政策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筹集到3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没有了猪圈,村民的收入怎么办?村里建起了现代农业观光园,开展土地入股分红,并大胆尝试“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让村民当起村里观光项目的股东,确保分红底线、按股分红。

  优美的环境留住了“美丽乡愁”,村里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自主加入到项目中来,生态农业致富的同时,更让村庄成为“景区”。

  现代农业兴旺“红色粮仓”

  “我这700亩的现代果园,一年365天都有东西收!”石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族源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有名的石壁哈密瓜。

  在南方吃上甜度不输新疆的哈密瓜,着实让人惊喜。这里的果园,一年四季都能长出不同的优质瓜果。

  “过去粮食种植要看天吃饭,依托科技后,农业发展有了更多空间。从高校、农科院引进的果树大棚等新型种植技术,让宁化的土地有了更多出产。”张族源感慨。

  5年来,宁化引导龙头企业利用当地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在调整优化结构、引进适用先进技术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产业化,打造了河龙贡米、薏米、油茶等现代农业种养生产基地。

  如今,宁化已发展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县、全省最大烤烟生产基地,201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红色粮仓”宁化正迈向农业发展新征程。

点击查看专题
点击查看专题

【纠错】 [责任编辑: 刘晓朋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7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