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天蓝水清城更美 芜湖绿色发展刷新“颜值”提升品质
新华网合肥9月22日电(李东标) “空气不错,和风徐徐,多出来走走。”最近,在芜湖工作生活近8年的市民华珍多了一项特殊爱好——在“朋友圈”晒天气,每次遇到蓝天白云,她都会忍不住拿起手机定格这些美好瞬间。
华珍感慨,与以前相比,芜湖现在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这与官方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来自芜湖市环保部门的一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7月份,芜湖市区空气优良率在本年度首次达到100%;今年上半年,空气优良率为79%;而在2015年,芜湖PM10年均浓度为81μg/m3,较2014年下降15.6%,空气质量优良率77.2%。
这些变化源于芜湖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芜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两条主线,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强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在激发绿色增长动力的同时,也刷新了城乡生态环境的“颜值”,提升了城市品质。
最严环保守护生态“颜值”
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是每个人的愿望。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芜湖市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2013年,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芜湖市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各县区、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编制了《芜湖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芜湖市进一步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理清了重点项目整治工作清单,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措施。
2014年起,芜湖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芜湖市政府与各县区、开发区及有关部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同时,还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通报,并采取召开调度会、开展现场核查、专题调研等形式,针对存在问题逐条梳理,认真研究,督促整改落实。
此外,芜湖市还狠抓燃煤锅炉淘汰、工业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秸秆禁烧、城市道路扬尘等工作,并于今年7月实现黄标车全部淘汰。
对于“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项目的环评审批,芜湖市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严禁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停止审批向水体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
同时,坚持五个“一律不批”,否决与劝阻不符合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及“两高一资”项目58个。强化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引导,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改造、投资拉动等为名恢复生产。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芜湖市推进重点流域规划项目建设,狠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并完成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对于其他各类污染统筹兼顾,全面展开对噪声、危废、辐射污染防治。去年,芜湖市秸秆禁烧工作实现“零火点”。
据统计,近5年来,芜湖市已组织实施总量减排重点项目207个(其中水减排项目76个,气减排项目131个),分别减排化学需氧量16757吨、氨氮1696吨、二氧化硫26272吨、氮氧化物48894吨。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从57107吨、7051吨、44667吨、76119吨下降到50747吨、6192吨、43303吨、71148吨,分别下降了11.1%、12.2%、3.1%、6.5% 。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收到了良好成效。今年8月初,芜湖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将成为芜湖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南陵县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并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芜湖县5个乡镇中,已有4个国家级生态镇;南陵县有烟墩镇等5个乡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无为县2015年正式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成功建成了16个国家级、12个省级生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