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博士小城创业记
2017-05-28 09:17:29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郑州5月28日电(记者刘雅鸣、刘怀丕)放弃京沪优渥生活,来到河南小城巩义睡通铺,一群重点高校的“80后”博士创业办厂,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们正式运营的第一个完整年,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成为中海油等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创业步伐越走越稳。

  张东生面色有些糙黑,身着蓝色工装,时不时还会干打扫厂子的活,看不出是一名“80后”博士。仅在半年前,他还是国字头科研所的研发人员。那时,他做实验穿着白大褂,配有三四个助手,已在上海买房买车,工作轻松,生活舒坦。

  “刚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可每到年底总是心里空落落的,几年下来没干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成绩。”张东生说,读了那么多年书,掌握了不少技术,不甘心这样下去,怕将来后悔,就动了出来创业的心思。

  他在北京工作的博士同学姚栋嘉,也有共同感受。姚栋嘉心灵眼活,在熟悉的新材料领域,他发现科研院所研发与市场需求有不对接之处。“科研单位注重拿课题发论文,企业小一点的单子就没人接,这给我们留下了创业空间。”姚栋嘉说。

  恰逢国家提倡“双创”,姚栋嘉鼓动张东生、吴恒等一帮同学,在自己的老家巩义市搞起了创业,2014年10月成立了泛锐复合材料公司。经过两年多发展,目前创业团队形成了以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9名博士为代表的核心成员,拥有科技人员50多人。姚栋嘉说:“除了是我老家,选择巩义这个小城,更因为这里用电、用地便宜,工业基础好,人力成本低。”

  2015年7月,企业开始基建。不顾天气酷热,吴恒穿个大裤衩、光着膀子,挥汗猛干。“这博士真能干、能吃苦,比民工还民工。”从当地上市企业退休高管中聘用的公司顾问崔光信看到这一幕,着实吃惊与感动。

  吴恒原在大型国企工作,是团队中最早辞职来创业的博士。初到巩义听不懂当地话,厂房环评要走访周边百姓,这把他难为得想掉泪。刚开始说技术指标,老百姓听不懂,还是他博士下乡创业的精神打动了村民。现如今,吴恒与巩义人交流无障碍,接打电话时的那一声“喂”,不自觉地带有巩义口音。

  经历了酷暑,还有寒冬,一系列麻烦接踵而来。冬天来临,由于经验不足,水泵被冻裂,又花了十几万元重新购买。之后,预计的订单取消,出资人不看好出现撤资。更让人绝望的是,在设备上输入同样的数据,最终出来的结果竟然与实验室不同。所幸,问题在师长同学的帮助下最终解决。

  “以前每月等着领工资,现在忙着筹工资,所有的事都得操心,综合能力提升了不少。”吴恒说,一朝出来创业,白领变蓝领,头发更少了,虽然吃了不少苦,不过精神头更足了,成就感更强了。

  巩义市发现这个创业团队,将其列为巩义市军民融合产业园重点企业,搭建平台让博士们更好对接客户,吴恒还被评上“巩义工匠”。

  “这帮博士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学会经营企业的技巧。”崔光信说,团队成员的机智活泼,让他感觉都年轻了好多。

  2016年是他们正式运营的第一个完整年。这个团队的产品已涵盖碳陶复合材料、深海浮力材料、气凝胶复合材料等,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成为中海油、航天系统的供应商。

  “我是硕士,在创业团队中学历低,就做了销售。”公司销售总监刘喜宗自嘲说,从传统意义说,他不是个合格的销售,因为不会送礼不会请吃。不过,背靠团队过硬的技术,能解决好客户的难题,他这个“技术型”销售干得有滋有味,经常被客户高接远送。

  姚栋嘉说,他们希望通过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贡献力量,而核心竞争力就是他们的团队。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美国西点军校举行毕业典礼
    美国西点军校举行毕业典礼
    柯洁哭了 机器赢了
    柯洁哭了 机器赢了
    龙舟竞渡迎端午
    龙舟竞渡迎端午
    苗岭晨曦
    苗岭晨曦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05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