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写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2017-06-09 20:27:53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题: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写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

  自然神奇造化,文化薪火相传。我国于6月10日迎来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确立,有助于我国不断提升遗产保护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世界遗产的严格保护和永续传承。

  “瑰宝”从历史中走来

  2005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识图案。这一年,国务院提出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太阳神鸟”出土直接参与者王毅回忆,2006年“文化遗产日”当天,金沙遗址新一轮挖掘获得重大发现,130多件文物包括商代石磐等首次在四川地区被发现,令他兴奋不已。

  “作为一个图腾、图案,‘太阳神鸟’是那个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王毅说,“太阳神鸟”经常被镶嵌出现在古蜀漆器上,同时作为金饰,也是古蜀人祭祀所用的神器。先人的智慧远超想象,还有更多待解之谜。

  资古而鉴今,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对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

  如今,更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从历史中走来,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光彩,得到活态传承。

  西湖便是一例。申遗成功6年来,西湖在历史中演进,其文化景观的审美与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卓军说,西湖是一个全开放并拥有大量原住民的共生型遗产地,这让遗产真实完整地世代传承,给“景中村”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定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并将其发扬光大。”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文化遗产融入文化和社会,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说,自然遗产承载着千年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

  毕业于北大考古系的黄薇、黄清华夫妇2014年来到进坑村,村民们正准备在山脚下建房租给陶艺家作为工作室。

  距离瓷都景德镇东郊只有8公里的进坑村,是《陶记》里记载宋代最好的瓷土矿出产地。在黄薇的极力说服和政府的推动下,村民放弃了大肆拆迁建房的想法,成立了东郊学堂,每月举办与陶瓷文化相关的展览和学术沙龙。一开始被村民视为一堆破烂的古窑址变成了吸引游客的“金山银山”。

  黄薇说,如果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不能跟当代人发生关系,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要让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

  “非遗必须跟自然和历史的变迁互动,跟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互动。”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为观众开发数字“故宫社区”,希望观众朋友们可以建造属于自己的“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的“主人”。

  “我们积极倡导严格保护和永续传承世界遗产的理念。”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说,作为全球自然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有效保护了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自然遗产地创造直接旅游收入近80亿元,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并推动了一批特色城镇的形成;建立各类教育基地42个,其中国家级教育基地21个。

  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非遗传承人邱昌明做了40年择笔工,退休后一直在寻找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他所在的湖州市善琏湖笔厂20世纪80年代初有400多名员工,现在已经不到100人。

  在工业化与城市建设大潮的冲击下,非遗传承遭遇瓶颈、遗址文物遭到破坏、文物安全形势严峻,资金短缺严重……保护与传承自然文化遗产,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仍面临困境。

  今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邱昌明说,这将对振兴湖笔之类的传统手工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望解决一系列问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教授说:“传承人左手牵着历史,右手拉着未来,文化遗产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就要做好传承人保护工作。”

  文化部近年加快实施以传承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非遗保护能力建设。开展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培训近万名传承人和从业者。增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由每人每年1万提高至2万元。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必须坚持保护第一,要最大限度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过度开发、过度干预,防止出现“保护性破坏”。

  “我国没有一寸土地是‘一张白纸’,都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中枢说,地方有些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对遗产保护弊大于利,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不应忽视自然本底的重要性,也不能缺乏对自然的敬畏。

  文化遗产维系民族精神,民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参与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热情,引导全社会了解、关注并积极参与到遗产的保护事业之中。”倪虹说。(记者王优玲、周玮、施雨岑、冯源、吴锺昊、双瑞、段菁菁、马牧旺青、许茹)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火星还是月球,哪里是人类飞往星辰的下一站?
    火星还是月球,哪里是人类飞往星辰的下一站?
    上海:变电站里来了机器人“同事”
    上海:变电站里来了机器人“同事”
    中国海洋探索走向纵深
    中国海洋探索走向纵深
    全国部分地区2017年高考结束
    全国部分地区2017年高考结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768011211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