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航天英雄杨利伟
2017-08-07 18:31:02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出发登舱前挥手致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航天英雄杨利伟

  李国利、肖建军、邓孟

  2003年金秋,他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他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国家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他说他仍无法承当这样的褒奖,因为他是代表祖国和人民出征。但他也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一直都在努力仰望天空,天空也赋予他更广袤的人生。

  他是航天员杨利伟,我国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杨利伟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的家乡有个部队机场。一次,学校组织来部队慰问演出。演出后,他们被邀请去机场看飞机。在那里,他近距离看见飞机腾空而起,又看见飞机从天而降,还看见飞行员们神气地排着队走过来。

  “应该就是在那时候,飞行梦想的种子在心里种下了。”杨利伟说。

  1983年6月,18岁的杨利伟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虽一字之差,却如隔万仞山。那几年,他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着的,拼命学、拼命练,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不停飞。

  第一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队伍中少了二十几个战友,包括同一节车厢入伍的两个老乡。第三年,他放单飞。当他第一次独立驾驶飞机在蓝天上惬意飞翔的时候,有的战友已经复员走人了。第五年,他拿到毕业证书,成绩距离全优只差一门课,这门课距离优秀只差一分。和他一起拿到毕业证书的同年战友,不足当年的五分之一。

  1987年,他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到西北,又从西北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都留下过他矫健的身影。

  一天,他驾驶飞机作超低空飞行时,突遇发动机“空中停车”特情。生死攸关之际,他冷静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4年后,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也秘密展开,空军现役战斗机飞行员成为首选对象。

  杨利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最终,他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测试等都是优秀。

  1998年1月5日,杨利伟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中的一员。与他一起宣誓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3名战友。

  从这一天起,他们成为中国最为神秘的一群人。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资料照片,摄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发

  杨利伟说,我国的航天员训练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理论学习、课目训练等都是从零摸索起步,所以在标准设置上都是从难从严,就高不就低,这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公认的超难项目。离心机的机械臂高速旋转强度能达到8个G,这相当于要承受自身体重8倍的重力。

  “能把人甩得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意志丧失、出现黑视。”杨利伟说,“每次,脸上的肌肉都会被甩得变形,眼泪唰唰往外流,腹背犹如承受百斤巨石之压。”

  第一次赴国外进行失重训练,失重飞机在1.5万米高空一个小时里连续飞了10个抛物线,外方一个助理教练半途就在机舱里吐得一塌糊涂,杨利伟和战友们却紧紧抓住每次抛物线飞行造成的短暂失重状态,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和技术操作,从头至尾没有一人呕吐。

  就在杨利伟和战友们没日没夜地训练时,我国相继发射了四艘无人神舟飞船。

  2002年秋,我国决定于次年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与翟志刚、聂海胜一起入选“首飞梯队”。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戈壁滩上空晨星闪烁,黎明的熹微之光映出地平线优美的轮廓。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出现在欢送人群的面前。

  在得知自己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之后,他酣睡了5个小时,睡得很香很沉,好像比之前所有的夜晚睡得都踏实。

  晨曦中,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报告:“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出发!”

  6时15分,杨利伟进入飞船座舱,开始做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此刻,他的心率保持在76左右,与平时相比变化不大。

  “10、9、8、7……”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响彻在发射场上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返回北京后被高高举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听到“4”的时候,杨利伟下意识地举起了戴着很大的航天服手套的右手,冲着摄像头的方向庄严敬了一个军礼。“这是飞行程序中没有安排的。”他说,“但在那个万众瞩目的神圣时刻,只有敬礼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杨利伟刚开始感觉良好。但很快,他就遇到了麻烦——火箭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此前,他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杨利伟说,“有一刹那,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航天,是风险极高的事业。神舟五号发射之前,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时发生爆炸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巴西的一枚火箭在发射场爆炸……

  幸运的是,这种共振状态持续了二三十秒钟后开始慢慢减轻,杨利伟终于从难受的状态解脱了出来。

  “火箭和飞船分离的那一刹那,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失重的感觉出现了,无以言表,非常震撼。”杨利伟说。

  这时,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的杨利伟,突然感觉自己身体飘起来了。“舱里所有用来系设备的带子都飘起来的,就像潜水时看见晃动的水草一样。”他还注意到,飞船里面的灰尘也“噗”地一下全起来了。

  束缚带解开,杨利伟想都没想,迫不及待地一下就飘到舷窗那儿,贪婪地看着出现在眼前的太空和地球。“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杨利伟说,于是,他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志背面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经历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后,杨利伟从天上归来,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随后,杨利伟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杨利伟首飞的背后,浸透了几十年来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他们,都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说,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当前社会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敏彦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科学”号起航开展海上考察
    “科学”号起航开展海上考察
    机器人为司机“自动泊车”
    机器人为司机“自动泊车”
    福建泉州:百年盐场的繁忙伏收季
    福建泉州:百年盐场的繁忙伏收季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144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