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观测到的最遥远类星体现身
英国《自然》杂志5日发表了一项天体物理学最新进展,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观测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的类星体,其存在于宇宙诞生6.9亿年的时候(仅为目前宇宙年龄的5%)。该类星体拥有一个超重黑洞,为早期宇宙中的黑洞生长理论提供了支撑。
类星体是已知太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上世纪60年代,类星体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星际分子并称为当时的天文学“四大发现”,其中类星体最奇特——它们看上去如恒星又不是恒星,光谱似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即无线电波)仿佛星系但又不是星系。它距离人类非常遥远,但能量极高,核心辐射出的巨大能量激发气体产生连续光谱,导致类星体虽身在数十亿光年之外,却比正常星系亮上1000多倍,从地球的角度看,其亮度与银河系恒星差别不大。
亦因此,可以利用类星体来研究早期宇宙。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的惊人能量应源自大型星系中心的黑洞生长。这类遥远天体的具体位置,一般用红移来测量(由于宇宙膨胀使天体发出的光波被拉长,光谱因此“变红”),但此前只发现了一个红移值大于7的类星体ULAS J1120+0641,红移值为7.09。
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爱德华多·班加罗斯及其同事此次报告,他们发现了一个红移值为7.54的类星体——ULAS J1342+0928。它存在的时期,宇宙仅诞生了6.9亿年,而现在宇宙年龄为138.2亿年。研究团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认为,该类星体拥有一个质量为太阳8亿倍的黑洞。
研究人员表示,在宇宙初期存在这样一个超重黑洞,为人类已建立的早期黑洞生长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

-
超算:朝百亿亿次挺进——打倒功耗“拦路虎”还需技术革命
目前,有多个团队正朝着研制出百亿亿次(exascale)超级计算机(以下简称超算)的目标挺进,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不少挑战。英国《自然》杂志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降低超算的能耗非常重要。[详细]
-
迄今观测到的最遥远类星体现身
英国《自然》杂志5日发表了一项天体物理学最新进展,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观测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的类星体,其存在于宇宙诞生6.9亿年的时候(仅为目前宇宙年龄的5%)。[详细]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再刷世界纪录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详细]

- --俞建勇
- --俞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