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财经观察:大步“走出去” 细致修内功——在德中企探寻本土化之路
2017-06-09 14:17:18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柏林6月8日电  财经观察:大步“走出去” 细致修内功——在德中企探寻本土化之路

  新华社记者 乔继红

  近年来,德国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热土。中企通过绿地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在德国蓬勃发展。但“走出去”只是第一步,不少中企感叹,国际化、本土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尚需认真细致修炼内功。

  投资步伐快潜力大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流量为29.4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58.6%,投资存量达88.27亿美元。

  据德方统计,去年中企在欧并购额创历史新高,中企在德国并购68家企业。其中,中国家电集团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是中企去年在德投资的最大项目。

  除了并购,中国在德绿地投资也迅速增长。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在德绿地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共投资281个项目,比2014年增长48%。

  目前,在德中企共约2000家。从区域来看,中企主要集中在德国西部人口稠密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汽车工业发达的巴伐利亚州以及北部重要物流枢纽汉堡;从行业来看,中企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运输、汽车零配件、新能源、电信和贸易等行业。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迪特尔·肯普夫说,中国投资在德外资中所占比例不足1%,未来仍有发展空间。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贝诺·彭泽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企在德投资必将进一步增多。

  经营能力获得认可

  “走出去”只是第一步,搞好跨国经营是中企在德发展的关键。

  汉堡中国商务中心一直为在德中企提供本土化运营和咨询服务。该中心执行主任李锋说,中企在德经营成功率不断提高,赢得德方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认可。

  他说,德方最关心的是持续化经营问题。中德企业合作很多是为了将德国产品或技术对接中国市场,因此中企在德收购后不仅不整合裁员,而且可能会增产。李锋说:“越来越多德方企业感叹‘中国才是未来’,说明他们认可中企的经营模式,对中企信心不断增加。”

  对中企跨国经营的能力和效率,不少被收购的德国企业由衷叹服。

  2016年,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收购瑞士Acino公司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透皮释药业务。绿叶制药德国公司总经理约尔格·沙伊德勒说,中国股东很务实,绿叶的速度、活力和对产品的理解让德方叹服,“绿叶是战略投资者,并非财务投资者”。

  收购德国高端液压件制造商林德液压的潍柴动力也获得德方好评。林德液压产品与市场部主管托比亚斯·西门丁格说,中方战略调整快、经营更加灵活,让德方印象深刻。得益于潍柴动力在中国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林德液压在华销量大幅攀升。

  本土化道路仍漫长

  “德国是外来投资的热土,但不是圣土,会有企业水土不服。”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经济商务领事裴永贵说。

  他说,中企本土化过程“并非都是喜剧”,不少中企要花数年时间才能扭亏,有的投资六、七年后仍在亏损。

  德国中国商会日前发布《在德中资企业商业环境调查》显示,除了语言,中国投资者在德本土化经营还面临准入限制、经营壁垒、外资审查、出口管制、工作签证、法律法规、舆论环境、文化差异等重重障碍。

  美的副总裁、库卡公司监事会主席顾炎民说,美的收购库卡后承诺七年不改变公司结构,不调整人员,但整合过程依然面临文化差异等诸多挑战。

  德国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刘秀飞也说,在进入巴伐利亚投资时曾遇到法律和税收等问题。

  吉林通用公司欧洲研发中心总经理尼古拉斯·卢茨也说,企业在德经营面临产品营销难度大、人才竞争激烈和经营成本高等挑战。

  李锋建议,中企来德投资要加强忧患意识,多做功课,制定尽量完善的本土化整合方案,并认真细致地落实。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上海:变电站里来了机器人“同事”
    上海:变电站里来了机器人“同事”
    中国海洋探索走向纵深
    中国海洋探索走向纵深
    全国部分地区2017年高考结束
    全国部分地区2017年高考结束
    骑马巡逻守边关
    骑马巡逻守边关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76501121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