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园欺凌需构筑协同治理防线
2017年06月15日 18:37:30  来源: 暨南大学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防治校园欺凌需构筑协同治理防线

参评项目

文字评论

体裁

评论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刘涛

编辑

张树伟,杨国营

刊播单位

中国教育报刊社 

首发日期

2016-10-20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中教评论   02 

作品字数

1564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激起舆论关注。2017年两会,“校园欺凌”成为热点教育话题,两会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正面回应。校园欺凌到底能否防治、如何防治,考问着校园安全,也考问着整个社会的教育信心和制度防线。

2016年10月中下旬,短短3天内,4起恶性校园欺凌事件接连见诸媒体,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多名学生被同学暴力伤害甚至死亡。作者快速介入这一公共疼痛,仔细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梳理了美国、挪威、英国、日本等国成功的司法法案和治理经验,认真研究了校园欺凌的真实现状、发生机制、深层原因及应对策略。文章提出:

第一,在校园欺凌悲剧的责任链条上,家庭往往成为校园安全的“责任盲区”;

第二,学校是校园欺凌治理的主战场,不仅要创新处置策略,还要创新预警机制;

第三,校园欺凌治理的全球经验是司法治理,众多国家制定反校园欺凌专门法案。

第四,遏制校园欺凌需要构筑协同治理防线,即司法、社会、学校、家庭“多管齐下”,严守“关卡”。一方面要明确不同监管主体的参与渠道、主体责任与协同方式,另一方面要创建一系列有效的协调互动平台,促进不同社会机制之间的协同合作。




第一,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新理念,该评论在国内最早提出防治校园欺凌难题的“协同治理理念”。这一观点在2016年12月“中关村二小风波”和2017年两会“校园欺凌”讨论中被媒体多次援引,得到刘晓翠、马力、方青、韩红等两会代表委员的认同与支持,激发了媒体多维度的思考。

第二,该评论被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ZAKER等国内多家权威新闻网站和客户端转载,同时被《现代职业教育》等专业微信公众号传播。该评论在国内中小学校园引发新一轮有关校园欺凌的热烈讨论。大量一线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其中,文章提出的家庭责任、校园预警、司法筑墙、协同治理思路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




文章敏锐地把握住了校园欺凌这一当下教育舆情热点,对问题现状和深层原因等进行了专业剖析,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协同治理理念”具有极高的观点价值,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文章立论准确、有新意,论证严谨、有深度,在同题材评论作品中属上乘之作。同意推荐。

   1 2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郑亘波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4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