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经济"在兴起——访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 |
(权威访谈)中国"航空经济"在兴起——访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林红梅)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已主政全国民航5年,他一直大力呼吁发展“航空经济”。在全国“两会”间隙,李家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航空经济”在各地的进展如数家珍,他高兴地说:“作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抓手,我国‘航空经济’正在蓬勃兴起。”
点上种金,面上收银
记者:记得去年“两会”采访时,你着重谈了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航空经济”。事隔一年,“航空经济”发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李家祥:国务院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文件,把27个部委应该干什么做了细化分工。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航空经济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成都、郑州、重庆、杭州、深圳等地进入相对快速发展阶段。如:北京顺义区以首都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产业集群,入驻外资企业660余家。“十一五”累计为北京市带来近6000亿元的经济效益;河南省以郑州国际机场为龙头建立起189平方公里的航空经济区,周围聚集了500多家成规模的企业,又带动了1万多家个体工商户,经济区的进出口总额去年占郑州市的80%,占河南全省的55%。;在地市一级,江苏淮安机场2010年通航后,经济区内目前已聚集了800多家外资企业,为淮安市贡献经济产值54亿元。淮安市负责人总结了一句话是:“点上种金,面上收银。”
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记者:面对“航空经济”兴起的热潮,一些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每个省、每个城市都一哄而上建民航,有些项目盲目上马?
李家祥:各地在发展“航空经济”中,会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上海、沈阳、哈尔滨、天津、西安、南昌重点发展零部件航空制造业,山东滨州、广东珠海、陕西蒲城把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作为突破口。如,天津市规划了11平方公里的航空经济区,空客总装线落户后,上下游数百家航空制造企业跟着落户。天津航空航天工业总产值从5年前的2.2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227.7亿元,增长了104倍;河南省政府2010年启动了郑州航空城总体规划,重点发展IT高科技企业。区内龙头企业富士康去年生产苹果手机占全球的70%;县级机场云南腾冲,既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还有很多地热温泉、生态旅游等项目,依托机场,拉动了旅游经济。2009年腾冲机场开通时,全县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去年增长到14亿多元;还有资源型的航空经济区,如陕西榆林,机场要进行扩建。随着榆林的煤矿、石油产业兴起,人流、物流也多起来,去年榆林机场旅客量突破了100万人次。
亏20亿带动2万亿经济
记者:多数机场亏损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声音质疑我国机场是不是建设过快、过多?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李家祥:地方政府为什么宁愿补贴也要建机场?像淮安机场,去年当地政府还补贴了2000多万元,但2000多万元补贴换来的是航空经济区贡献54亿元,这2000多万元补贴实际上起到了撬动作用。去年全国183个机场中,有150多个是亏损的,共亏损20亿元,平均每个机场亏了一千五、六百万元。但是去年初步算了一下,150多个亏损机场覆盖全国77%的县、91%的地区,带动的经济量至少在2万亿元以上。
( 编辑: 王爽 杨韵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