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办理预付卡消费,成为不少商家的营销方式。但背后存在很大的消费风险。一旦商家跑路、倒闭,消费者将很难把钱追回。此前全国连锁餐饮企业金钱豹大规模闭店,涉及预付卡金额超千万元。对此,商务部称将开展联合检查,将尽快完善工作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来完善预付卡监管。
预付卡消费,其实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从美容美发、健身,到连锁水果店、洗车店,预付卡消费都相当流行。一方面,商家有利可图,通过发卡可快速回笼资金,还能让预付款“钱生钱”;另一方面,消费者通常也获得了预存优惠的折扣,看起来也是划算的。然而,当商家倒闭或者跑路,预付卡就成了一张“坑人卡”,要拿回钱相当困难。身边很多朋友,都曾遭遇类似事件:在理发店、健身房充值,开始还用得好好的,一夜之间商家就人去楼空,维权也很麻烦,只能自认倒霉。不要以为这样的情况只是个别,中消协统计数据显示,预付式消费投诉呈上升趋势,而解决率相对较低,成为当前消费维权的热点和难点。
实际上,法律法规早已关注到预付卡消费这个“大坑”。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规范办理了备案,但街边小店办理备案的只是凤毛麟角,同时也正是这些小店,是跑路和消费纠纷的重灾区。此外,当下更值得注意的一大趋势,是预付卡消费碰上“互联网逻辑”。很多打车软件、共享单车用户群非常庞大,在营销上都想方设法让用户“多充多送”,但不久前易到用车出现“提现难”,对互联网场景下的“预付卡消费”敲响警钟。
一方面,要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对预付卡消费的监管。有专家指出,商务部此前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只是行政规章,效力有限,应当推动立法为监管预付卡消费打好法律框架。此外,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是个体工商户,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应用越来越多的特征,应当健全适用于全行业领域尤其是小型发卡主体、互联网企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此外,也应为受到损失的消费者建立快速维权机制,很多消费者正是“嫌麻烦”而放弃了维权,才给一些“惯犯”屡次发卡获利留下了空子。
另一方面,也不妨以一些社会化、科技化手段帮助消费者维权。比如,网络购物开发了“运费险”,将退货产生的运费风险由保险行业进行承担,这一思路值得借鉴。有业内人士建议,不妨鼓励保险企业为相关预付卡“上保险”,一旦商家倒闭、跑路,消费者可获得理赔;而相关保险认证普及开来,也可成为规范发卡行业、便于消费者识别的放心标志。与此同时,商家跑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不诚信行为,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将其纳入失信名单之中,让坑害消费者的不法商家寸步难行,也是一种加强威慑的办法。
预付卡消费本是一种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的消费模式,但个别不法商家动起歪脑筋,让预付卡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大坑”。随着预付卡消费充斥在各行各业之中,消费风险持续走高,监管之手应当尽快介入,让消费者明白办卡、放心花钱。(张 涨)
-
移动支付助阵,破解“退卡难”终见曙光
公交部门需要引入的,不简单是移动支付的互联网技术,而是重视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精神。2017-07-04 08:46:50
-
倒卖银行卡非“灰色地带”,就是犯罪
因为有了“与己无关”的银行卡、身份证的加持,很多网络诈骗、洗钱、非法借贷才能如鱼得水,逃过司法部门一波又一波的打击。2017-07-03 08:19:15
-
不知情被办卡无异于“假冒名贷款”
银行在注重“量”的扩张时,同样应该注重“质”的提升,要对贷款人、办卡人和担保人的资信进行扎实、全面的分析,将风险努力控制到最低水平。2017-06-24 09:18:50

-
有房住不等于有住房,如何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2017-08-14 08:39:03
-
减税降费不应再走“借钱”套路
2017-08-14 08:38:21
-
东北的国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历史包袱如何清除?
2017-08-14 08:31:26
-
共享健身房来了,你愿意尝试吗?
2017-08-13 14:32:08
-
上海的“商改租”会给租房者带来什么福利
2017-08-13 14: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