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由于接连降雪,江苏多地路政部门为了做好应急准备,在道路、桥梁等处堆放了融雪用工业盐。没有想到的是,风波和大雪一起降临,“融雪盐丢失”竟然成了高发新闻。据报道,常熟一个老太太对自己拿盐一事并不懊悔,也不抗拒讲述整个过程。她说拿走融雪盐是准备腌咸菜,而理由是“我不识字、没有人管”。
对这一事件,普遍使用的说法是“融雪盐丢失”,稍微尖锐一点也不过是“顺走”。从法律定义上讲,这其实就是偷窃。模糊说法的存在,恐怕不是不以为然,而是更多地害怕面对伤口。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很多人提出技术性措施,试图在“防”上做文章。
一些建议当然有值得倾听的价值。公共部门应该做到无懈可击,无论是改变包装加强警示,还是用心用力加强管理,都是应该做的,也是能够做的。只是,无论如何强调外部责任,打上外部堤坝,都不能否认这一事件涉及的道德危机。也只有补上道德短板,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融雪盐丢失”。
在知乎上,有个网友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这个网友是做化探的,需要采集土壤样品。辛辛苦苦采集好样品,用小白布袋装起来,然后汗流浃背地运到路边,等着司机来拉。其实就是普通的土,可每次都会被人当成宝拿走;有些人还很“聪明”,把土倒在旁边,把袋子拿走。网友没办法,在袋子上注明是“土壤样品”,结果涛声依旧,一样丢失。迫于无奈,网友只好找隐蔽的地方把样品藏起来,每天取个样品都要斗智斗勇。
这段叙述,让人哭笑不得。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贪小便宜心理。在一些人看来,小便宜不贪白不贪,而且贪了也白贪,不会有什么麻烦。正如那个拿走融雪盐老太所讲的“没有人管”。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些年来发生的“融雪盐丢失”事件不少,有几个当事人因此受到法律惩罚的?
贪小便宜心理,可谓自古有之,很多人提到这一点,都禁不住摇头叹气,有着严重的挫败感。确实,当前道德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相对于大自然的冰雪,在道德的冰天雪地里并没有“融雪盐”存在,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不管如何,都不要对道德建设失去信心。以积极心态看,事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贪小便宜心理固然有一个“小”字,但在事实上,却是道德领域的“老大难”。真要解决这个问题,整个社会的道德评分会有质的上升。从大数据上讲,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现在贪小便宜的比过去多。而且,当前整个社会对于贪小便宜还是存在价值共识的。对于“融雪盐丢失”,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普遍谴责这种行为,即便当事人家属也有清醒认识。“融雪盐丢失”激发的社会痛感,说明社会存在基本的是非观。
道德建设急不得,也慢不得。2018年一号文件强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道德建设何尝不是如此?所谓自治,就是激发社会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既要呵护道德行为,也要对不道德行为零容忍。所谓法治,就是当一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那就发挥法律对道德的倒逼作用。所谓德治,就是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其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没有一片雪花会认为自己造成了雪灾,每一片雪花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就能“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融雪盐丢失”固然遗憾,但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从建设性角度出发,别因“融雪盐丢失”失去道德信心,围绕向往砥砺前行,终会迎来春暖花开。(毛建国)
-
“道德变现”倡导了社会善意
发生在江苏仪征市街头的这起交通事故,却是一个例外,现场没有责怪,没有争吵,没有肢体冲突,有的只是歉意、理解和夸赞,场面温暖,令人感动。2017-11-22 08:49:44
-
“投诉的哥索钱”是一种道德压力
以“不可取”为名的投诉实属“不应当”,除了让当事人倍感委屈与不安,也会让其他人望而却步。2017-10-31 08:47:20
-
让法治社会同时有道德之温润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既彼此区别又不可分割,都是国家良善治理、社会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同构建严格规范的法律体系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须臾不可离开、偏废。2016-12-14 10:19:21

-
“反向春运”渐成潮流 你愿意这样过年吗?
2018-02-08 08:27:27
-
从“偷菜”到“养蛙”,中国白领的十年孤独
2018-02-08 08:44:30
-
2018年金融市场,资本未必会逐步流向美国
2018-02-08 08:44:30
-
除了祭灶,小年还有什么习俗?
2018-02-08 08:40:56
-
春运归家路上,有哪些"变"与"不变"?
2018-02-07 08: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