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4月14日电 题:“老来难”变成了“老来俏”
新华社记者席敏
今年72岁的马善娥的腰杆儿越来越硬气了。自家4亩薄地融入漫山遍野的茶园后,她就成了一名采茶工人,一天能挣50元,再也不用4个女儿来“养”着了。
这是刚进入4月中旬的一天,坡顶微风中仍带着些许寒意。马善娥在茶园里越干越起劲儿,身上一件薄棉袄早早脱下放在了一边。她说:“种了一辈子地,一年没挣到过1万元,去年俺采茶的工钱就有16000元。”
马善娥是山东新泰市石莱镇北官庄村村民,村里地势以坡地为主,水源稀少,土层很薄,长年累月里,村民们只种植花生或地瓜,地里一年一季收成。遇上好年景,一亩地收入也仅在800元左右。
老伴去世后,马善娥独自侍弄着挂在山坡上的薄地。春耕秋收时,她一个人在地里忙活,把粪拉到地里还得雇人。“年龄越来越大,实在种不了地就指望女儿们照顾了。”马善娥说。
马善娥的命运随着当地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业发生了变化。据新泰市林业局局长李秀新介绍,新泰市山岭荒地较多,一些地区水浇条件差,依靠传统农作物无法增收,群众自发地参与土地流转发展林果茶业,不仅获得流转收入,还从林业大户获得打工收入。
截至目前,包括北官庄村在内的3个乡镇11个村近2万亩土地陆续流转出来,通过深耕施有机肥发展成了这片茶园。马善娥等4000多村民放下锄头,成为茶园工人。
今年43岁的南官庄村村民左于菊,将家里4亩地流转给茶园后,她又被聘为茶园的“田管家”,负责95亩茶地,每年每亩地有1250元的管理费。左于菊雇了村里11个人帮忙,全是50岁以上的村民,最大的已经73岁。“别看她们岁数不小,个个都是采茶能手。”左于菊说。
茶园负责人、山东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孝平说:“茶园里的工人多数是留守老人,以前农村老人年龄大了,种不了地就等着子女养老。现在他们在茶园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解决了空巢家庭的生活难题。”
“以前都说老来难,俺现在可一点也不难,反倒是老来俏了。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给孩子们补贴点,俺是真高兴。”马善娥说。
-
重庆:1.75万名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被爱“包围”
去年入冬以来,重庆高海拔山区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1.75万名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陆续收了志愿者带来的爱心包裹:孩子们每人1套用毛线编织的手套、围巾、帽子;老年人每人一套背心、帽子。2018-02-14 16:48:57
-
86岁留守老人最期盼的新年礼物:儿孙“铁骑”返乡来
为了回老家见爷爷,吴沛源乘坐父亲驾驶的“铁骑”,冒着寒风奔波近500公里,和妈妈一起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回到家。2018-02-12 08:01:56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