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21日电 题:“只要自己好好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秦巴山区扶贫见闻
新华社记者 韩振
时下,秦巴山区云阳县鲜花绽放,记者近日来到红狮镇保丰村村民周玉珍家里,看到她正一只手撑着木板凳,一只手握着扫帚,挪动着身体在房间打扫卫生。刚建好的房屋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周玉珍自幼双腿残疾,走路只能靠双手,由于家庭缺少收入,她曾经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但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她成功脱贫。“政府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好好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周玉珍说,政府补助她家建了新房,又支持她搞起了家禽养殖,她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丈夫下田干活,孩子们外出务工,我在家料理家务,一家人越来越有奔头了。”
在外郎乡大花村,双目失明的63岁村民丁宗林也正在忙着劈柴。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从不闲着,劈柴、洗碗、淘红薯,样样家务都做得得心应手。“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这是我们的家训,就挂在门口的墙上。”丁宗林说,“等靠要”的思想不但害自己,还会害了后代子孙,千万要不得。
记者留意到,很多村民的门口都挂着醒目的家训牌,这些家训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传递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外郎乡大花村村委会,记者还看到了一面脱贫致富荣誉墙。墙上,不但有村民的照片,还有脱贫致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几乎每个村口的醒目处,都张贴一组漫画,漫画宣扬的主题主要为“文明卫生、理性消费、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图文并茂,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云阳县委宣传部长丁笙洺说,云阳以扶志向、增智慧、正风气为抓手,针对农村群众贫困的根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闻乐见引导,消除群众精神“穷根”。
“县里还通过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等先进事迹开展巡回宣讲,通过村村响、好人微访谈、中华文明讲堂等载体进行宣传学习,教育群众学文化、讲文明、自立自强、做新型农民。”丁笙洺说。
没技术也是农民长期无法脱贫的重要原因。对此,云阳县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分类实施家庭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提升等培训项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实现了有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人一技能”全覆盖。
外郎乡五龙村村民胡安全曾在外长期打工,后因家中老人无人照料返乡创业。“一开始养羊,但因为不掌握养殖技术,羊死了不少,赔了不少钱。”胡安全说,后来他参加了乡里的养殖培训,搞起了复合养殖,现在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长期存在于农村的一些歪风恶习,如无事酒泛滥,也是长期困扰贫困户摘帽子的重要缘由。”丁笙洺说。
对此,云阳开展移风易俗整治行动,实行“制度约束”。记者采访了解到,该县多个乡镇实行了红白喜事备案登记制度,并对席桌、菜品、礼金等进行了规范。
此外,该县还对违反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违背公序良俗的人和事以“黑榜”进行曝光警示。
“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形成了同频共振,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介绍说,去年云阳实现了25个贫困村整村销号、1.9万人顺利脱贫,三年累计实现162个贫困村、12.5万人稳定脱贫。
-
广西通报4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
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李志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未按要求进村入户开展联系帮扶工作,10个月时间仅入户帮扶1次,却虚假填报帮扶联系记录;其负责联系帮扶的5户贫困户,有4户没有领到《帮扶手册》,且《帮扶手册》《帮扶联系卡》填写错漏、空白较多。2018-05-20 16:49:20
-
海南一乡党委副书记当扶贫资金“搬运工” 称业务不熟
“琼中县什运乡党委副书记陈诚在有关涉农扶贫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审核把关,造成超额支付财政资金问题……”日前,海南省纪委监委将此案作为扶贫领域失职失责典型案例予以公开通报。2018-05-16 10:10:51
-
贵州:数据“经脉”通,扶贫更精准
谈起运用大数据识别贫困户的事,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驻村干部周军仍记忆犹新。2018-05-14 11:10:51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