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点及全省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的运行情况,并公布一批少年审判工作中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成效的典型案例。
未成年被告人王某,捕前系初四年级学生。其参加初中毕业考试期间,因听到有人嘲笑他的发型,遂与同在此考试的被害人发生口角并用随身携带的单刃刀捅刺多人,致一人死亡,两人重伤,一人轻微伤。一审法院认为,王某犯罪后果特别严重,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无期徒刑。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被告人王某因存在心理障碍而产生对抗、消极、麻木等情绪,严重阻碍其认识错误、悔过自新。其父亲坚持认为王某无罪,拒绝对被害人及其亲属赔礼道歉和赔偿。他的偏执、狂妄直接影响着王某的认罪态度。”山东省高院刑一庭庭长谢萍介绍。
谢萍说,为教育感化挽救王某,已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二审主审法官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细致、耐心地和未成年被告人王某进行交流。通过接触,主审法官了解到王某自幼失去母爱,其父亲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导致他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好讲哥们义气。工作中,主审法官还走访了王某所住的村委会和就读过的学校,了解其成长学习经历;后联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给王某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此后又多次到看守所提审、看望王某,给他写信,反复给他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经过一番努力,王某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彻底打开心扉,他讲述了自己因幼年目睹母亲自杀、父亲对哥哥实施的家庭暴力等因素将他的性格引至暴戾,并流露出了悔恨、懊恼的情绪,希望父亲能够对被害人进行赔偿,他个人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
“近年来,盗窃、抢劫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幅下降,而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犯罪案件所占比例大幅上升。2011年此类案件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30%左右,但是,自2014年开始至今均在40%以上。在审判实践中发现,这些案件多因未成年人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或边缘性人格倾向,不能与他人友好交流、正确处理纠纷所致。”山东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韩芳丽介绍。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新特点的呈现,如何更好地促使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保护涉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当前少年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韩芳丽介绍,从2012年开始,山东省高院在青岛即墨、聊城高唐、烟台芝罘、威海文登等法院部署这项试点工作,并鼓励全省法官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2013年1月,新刑诉法规定对未成年被告人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以此为契机,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目前,山东省20%的少年法庭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
此外,记者获悉,3年来山东省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分别是2015年217人,2016年199人,2017年86人,其中2017年比2016年下降了56.78%,彻底改变了在校学生犯罪人数与所有未成年犯罪人数比率连续5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特征减弱,2012年,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总数的11.14%,2016年、2017年仅为6.5%左右。(记者 徐鹏 通讯员 段格林)
-
最高检建议:有必要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信息
性犯罪重犯率比较高,有必要推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公开制度。“上海市检察机关正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全市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2018-05-30 08:40:02
-
全国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全国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2017年1月至今年4月,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42万人,起诉6.03万人。2018-05-29 20:39:36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