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修的办事大厅气味刺鼻,工作人员纷纷戴上口罩以图“心安”,可这人之常情之举却让领导不高兴,直言“影响整体形象”,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把口罩都摘了。这幕场景,就发生在某地的市民中心。
让员工在有异味的房间里工作,这本就不妥,还不让人家戴口罩“自我保护”,就更显得冷漠。再说,戴不戴口罩跟政府形象究竟有多大关系?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而言,心中在意的是工作人员态度好不好、效率高不高,耳朵上挂没挂口罩,显然与服务质量、窗口形象不搭界。就拿这一办事大厅来说,很多群众在接受采访时都对工作人员戴口罩一事表示理解。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审视,反倒是领导让员工摘下口罩的要求,给政府形象抹了黑。明知屋内有异味却视而不见,只想着“空洞的形象”而不顾员工的健康,实在让人心寒。
现实中,这样的形象观并不鲜见。为了维护空洞形象,很多地方也闹出过不少笑话。比如,为给前来检查的领导留下好印象,某镇一大早发动群众在高速公路旁临时植树;为响应上级建设新农村、打造新农民的号召,某村要求农民全部身着统一制服下地干活;为树立治安良好的形象,某县强令所有村委会都配警务室,却从未有警员坐班办公……一个个看上去很美的“人造盆景”,迎合了检查的口味,满足了自我的虚荣,却与群众需求背道而驰。个别领导干部对这些假把式趋之若鹜,说到底是形式主义思维作祟,是“眼睛向上”的错误政绩观使然。
重面子不如抓里子。正所谓“最大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对地方政府而言,形象和口碑是通过为群众办事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是通过实实在在为民分忧积攒而成的,光有面子上的整齐划一是远远不够的。工作是好是坏、政绩是虚是实,群众一眼便知,若没有实干,即便面子再漂亮规范,也终究会在群众口碑坍塌中“露馅”。
何谓政府形象,群众看得一清二楚,扭转官僚思维,少点虚头巴脑,真正把为民服务做到实处,以口罩辨形象的“理解偏差”才能少一些。(范荣)
-
忽悠游客不该是国际旅游岛的形象
仅在游客权益受损后才追责,这实在配不上国际旅游岛应有的市场服务质量。2018-07-31 08:57:42
-
从“变装执法”争议看公权力形象管理
公权力行为要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必须做好形象管理,每个公职人员都要注意形象,避免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怀疑想象,防止公权力形象受到伤害。2018-07-23 08:17:29
-
政务APP,不能成新的“形象工程”
互联网+政务模式本意在于跟上互联网时代思维,简政放权,转变服务理念,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发展电子政务,可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本质上是要求政府改变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2018-02-12 10:09:16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