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继3月推出并测试了“儿童锁”后,4月22日,腾讯宣布将依托健康系统做一项新尝试:在未来一款新游戏上启动“16+”试点。“16+”把登录游戏的基础准入年龄从13周岁升至16周岁,强化了家长的知情和准入权限,并且对实名认证为成年人、游戏内行为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发起人脸识别。
腾讯此举显然值得肯定,我们乐见游戏愿意为尚未成熟的眼睛和心灵做出改变。未成年人一直是许多游戏产品主要的收入来源,提高年龄权限意味着主动舍弃一大笔收入,这是游戏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表现。
然而,此举能否落实到位?我们注意到,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网络表达了自己对“16+”的不屑。其中,有人声称购买解锁防沉迷的服务非常容易,自己从14岁起手到擒来,还有人表示初二曾使用过通缉犯的身份证,账号用到大三依然逍遥自在。他们有一种迷之优越感,认为“16+”的人脸识别用一句“爸来个自拍”即可轻松通关,甚至扬言“爷爷奶奶根本不管,看来游戏里要多一批六十岁以上玩家了。”
面对这些“熊孩子”的挑衅,仅有游戏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家庭教育筑牢最后一道防线。家长们应该高度重视沉迷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并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和脸,不给“熊孩子”们提供可乘之机,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和审美观,将其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转移到更为健康有益的活动上,如此才能为未成年人游戏成瘾上一把货真价实的安全锁。(评论员:郑雪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