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1/ 15 15:23:04
来源:新华网

三道防线让纠纷止于“门外”——辽宁法库法院探索多元解决纠纷见闻

字体:

  新华社沈阳1月15日电 题:三道防线让纠纷止于“门外”——辽宁法库法院探索多元解决纠纷见闻

  新华社记者于力、高爽

  村委会门口挂上法官公示牌,成立专职调解团队,创建新型诉讼服务中心……辽宁省法库县人民法院坚持将“走出去”“引进来”“强自身”相结合,探索将纠纷止于法院门外、法庭门外、“判决”门外。诉前调解案件数由2018年的133件上升到2020年的1517件。2020年9月,法库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法官往村里跑得勤,有个啥矛盾田间地头就解决了”

  元旦前夕,记者在法库县大孤家子村村委会办公室,看到挂在门上的法官公示牌,村党支部书记齐俊海说:“这小牌儿让老百姓觉得法官就在自家门口。”

  2019年4月,法库法院在下辖约240个行政村立起来法官公示牌,公示牌上有法官的姓名、照片和电话。在开发区、乡镇还设立了综合纠纷调处工作室、诉讼服务站。

  法库法院院长陈林说,我们就是要让法官“走出去”,主动发现、化解矛盾纠纷,争取做到将普通纠纷止于法院大门外。

  2020年4月,大孤家子村两位村民因为新开荒地面积引发争执,不管齐俊海如何调解,其中一方总是觉得他“偏心眼儿”,坚决要求去法院打官司。后来他们按照法官公示牌上的电话号码,给大孤家子人民法庭副庭长王晓伟打电话。

  王晓伟及时赶到村委会,对双方说:“信得着,我现在就替你们量地去。”经过王晓伟的测量和调解,两人同意把新开荒的土地平均分配。齐俊海说:“法官往村里跑得勤,村民有个啥矛盾,田间地头就解决了。”

  大孤家子人民法庭所辖5个乡镇,63个行政村,约11万人口。王晓伟说:“把纠纷解决在田间地头,减少了案件数量,也从根本上打开了纠纷双方的心结。”

  “打官司费钱又伤感情,多费点口舌能劝和就值了”

  45岁的陈红利是法库法院一名专职特邀调解员,2020年7月20日,她用三个小时调解了一个100元钱的纠纷,让打进法庭的双方重新成了好朋友。

  陈红利是法院专职调解团队的成员之一。为了让矛盾化解在法庭门外,法院“引进来”多元的“守门人”,把住法庭这道门。

  法院通过让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法官发挥余热,调配院内责任心强的人民陪审员,组建起了一支专职调解队伍。陈红利说:“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我把当事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对方也能感受到我的真心。”

  专职调解员、退休老法官张百才说:“打官司又费钱又伤感情,我们多费点口舌能劝和就值了。”

  2019年10月,法库法院与沈阳市律师协会合作,建立全省首个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室,这也是法院为了将案件挡在法庭之外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法院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有评估案件分流窗口,工作人员根据案件特点进行分流,引导诉讼经验不足、存在较高败诉风险的民商事案件进入中立评估程序。

  沈阳市律师协会会长孙长江说:“律师作为中立评估员,通过对有关纠纷进行诉讼评估,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判断,建议或指导诉请人寻求适宜的纠纷解决方式。”

  “调解比写判决书还辛苦,我们也要坚持”

  “调解比写判决书还辛苦,我们也要坚持!”记者在法库法院与法官们就调解和判决结案方式进行交流时,他们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为了让纠纷止于判决“门外”,法库法院提出“全员调解,全程调解”。为了保证调解效果,法院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记者在法院民事审判庭了解到,所有员额制法官都实现了“1+1+1”的审判调解团队模式,即一个法官带领一个法官助理、一个书记员。被同事公认为“调解能手”的冯羽带领的是一个简案团队。“我办的案子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调解成功才是一个裁判者应该追求的。”

  2019年2月,法库法院开始进行内设机构改革,以新型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立案、诉服、速裁、调解等功能,进行实体化运行。

  立案庭副庭长邸俊杰介绍,2020年末,53个人来到法院起诉立案,都是为了讨回拖欠的工资。为尽快替农民工讨回工资,诉讼服务中心决定启用“绿色通道”,组织速裁和简案团队8名法官集中调解。承办法官将所涉案件当事人分开调处,经过耐心的沟通,53起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

  陈林说:“法库法院主动融入当地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多维度、多层次推动诉源治理,将纠纷止于‘三重门’外,就是多元解纷的生动实践。”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98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