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3/ 04 07:44: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板斧”新老之变

字体:

  农村基层治理是最小的治理范畴,却因处理细微而又具体的事务而蕴藏着大学问,它时刻考验着村干部的智慧和应变能力。记者在湖南省湘西地区不同的村蹲点调研发现,多年来,村干部手中的“三板斧”已经历新旧三次变化。

  湘西大山连绵不绝,陡峭的地势将村居分割开来,零零散散地布局在各个山头间。全面脱贫后,一些曾经的贫困村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越来越多的产业在村里落地生根。但这些陌生的产业和发展观念在“进村入户”时,也与部分村民传统保守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冲突。

  有的村干部抱怨:农村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手上没权力,手里无政策,兜里没资金,导致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总是障碍重重。”有的村干部开玩笑说,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相比,现在做农村工作只有“三板斧”——靠政策、讲道理、动感情。

  持有这种观点的村干部不在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家庭为单位的最小对象所存在的千差万别又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对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几名村干部正面临这样一个情况:村里要修建一条集蔬菜水果采摘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沿江产业带,涉及整合部分村民的土地。有村民提出异议,认为这条产业带和自己并没有太大关系,“是村里的事”,希望得到较高价格的补偿,否则不予配合。

  村干部们轮番上门做工作,但这位村民始终不松口。村民也有自己的顾虑,如果以较低补偿价让出这块地,虽能得到一时的补偿,但年年到手的稳定收入就没了,“年年种地年年有,一旦出手没法回头”。

  在比较窘迫的集体经济收入和仅有且只能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补偿政策下,村干部无法做出更多的让步,只能一遍遍地讲明政策,继而从全村发展大局去讲道理。最后无奈之下,村干部开始利用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用最原始和朴素的感情来换取理解和支持。

  与工厂、企业和社区所不同的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社会里进行村级事务管理时,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在对皆大欢喜的结果的期待中维系着巧妙的平衡。这不仅考验村干部的智慧,也是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有关“短见”与“长远”的选择题。

  有一些村干部回忆起农村征收“三提五统”的年代,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征收任务,搬粮食、牵牛赶猪、子女入伍升学设置障碍等,曾是捏在干部手里的老“三板斧”。虽然有时颇能奏效,但他们也坦承,这“三板斧”却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当面迎笑脸,转身吐口水”的场景屡见不鲜。

  随着农民权益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的“三板斧”已不再适用,无论是从农村的发展还是农民增收的角度,村两委在更大程度上已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已有不少村干部从更深的思想层次认识到这一转变,同时也在寻求工作方法的改变。最为典型的一个标志是,如今又有新的“三板斧”出现了。

  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得到村民的支持没有什么诀窍,只是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了三点:不徇私、讲公平、谋发展。

  这名村干部总结说,这就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的新“三板斧”。尤其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新“三板斧”将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记者席敏)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716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