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 20 19:16:11
来源:新华网

睿思一刻|校外培训,需“三思而后行”

字体:

校外培训,需“三思而后行”

  校外培训乱象频出一直是社会热议话题。随着暑期到来,针对当下“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及不菲的校外培训费,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提醒,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并注意规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陷阱。

校外培训“乱象丛生”

  《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有关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56165件,其中合同纠纷24153件、售后服务纠纷18048件、虚假宣传纠纷3553件、服务质量纠纷3200件、价格纠纷2961件。

  新华睿思数据显示,互联网上针对“乱象”的热议,聚焦在“虚构”“夸大”“诱导”三大高频词上,即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贩卖焦虑”“攀比营销”“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等热词,也充分反映出校外培训“乱象”已成为百姓生活的痛点和堵点。

重磅出击,“最强监管”

  一些校外培训背离教学育人的初衷,甚至沦为黑心商家借机敛财的工具,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层面动作频频,对这些“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业“重拳出击”。新华睿思数据显示,舆论持续关注国家层面对培训乱象的大力整治,讨论热度此起彼伏。

  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再到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国家层面不断给这个行业带来“最强监管”,传递出彻底解决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难的决心。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还需正本清源

  其实,校外培训业的初衷是为广大在校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该成为“挖钱的行业”。新华社评论认为,治理校外培训乱象,还需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破除“唯分数论”的窠臼。把孩子们从过多的校外培训班里解放出来,科学、适度地安排好学习、生活和锻炼,让他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吸收丰富营养,方能铺筑健康成长之路,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统计时间:2021年6月1日14:00-2021年7月20日14:00)

策划:孙巍、吴新丽

监制:段世文

作者:胡乐满

设计:吴国晨

数据分析:张维

编辑:徐林、郭芮男

《睿思一刻》栏目由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大数据中心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华网《睿思一刻》。

【纠错】 【责任编辑:郭芮男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4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