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哈尔滨中央大街:漫步时光,“繁花”绽放-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12 09:40:47
来源:新华社

文旅新探|哈尔滨中央大街:漫步时光,“繁花”绽放

字体:

  夜幕降临,霓虹初上。

  不同于白天的冰清玉洁,夜幕下的哈尔滨换上华丽的衣裳。依偎在松花江畔,全长1450米的中央大街,灯火绚烂、游人如织,街边冰雕晶莹剔透,街上音乐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高高的窗子、长长的木桌,脚下的雕花地板颇具质感,在中央大街一栋老建筑改造的咖啡馆,来自外地的游客品尝冻梨咖啡、糖葫芦咖啡。“特意来体验一下‘新晋’网红,感觉很美妙,不虚此行。”彭女士和朋友从北京而来,奔赴与“尔滨”的约会。

  这个冬天,“尔滨”火出了圈。作为“必打卡”的热门景区之一,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中央大街都是人潮涌动,每个街角、店面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

  两名外地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自拍(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这条始建于1898年的老街,名列我国“十大商业街”。20世纪初,伴随中东铁路的修建,一批侨民涌入哈尔滨,西方文化被一并带入,街区内的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欧陆风格,有着“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时光漫漫,老街上始终承载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中西交融的浪漫气质,街道两旁的建筑在静默记录,脚下的“面包石”在无声诉说。

  马迭尔宾馆前,游客排着数米长队,等待属于自己的“网红”冰棍;俄式餐厅里,大列巴、格瓦斯、红菜汤充满异域风情;东北饭馆里,黄澄澄的锅包肉被一盘盘端上餐桌,冻梨被削成薄片,热水浇灌如花一般;花园阳台上,小提琴声婉转悠扬,人们驻足聆听、拍照留念……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同胞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表演(1月10日摄)。新华社发

  而今,百年老街连接着过去,也书写着当下。在久违的聚光灯下,这里变成万众瞩目的舞台和秀场,各地乃至各国文化轮番登场,讲述着宏大而鲜活的“中国故事”。

  刚送走广西的“小砂糖橘”,黑龙江本地的“小冻梨”、北京的“小烤鸭”、四川的“小熊猫”、广东的“煲仔饭”纷纷走上街头,在研学中穿越时空、尽情玩乐。不仅国内“网红”在直播,来自俄罗斯、泰国、意大利的博主也来“探营”。

  达斡尔族小伙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与游客合影(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悦 摄

  牡丹江带来鲜美的镜泊湖鱼汤,鹤岗推介地道的风味小串,大庆搬来“铁人”王进喜的情景剧……家里来“客”(qiě)了,“尔滨”的弟兄们热心捧场,盘锦的铁皮西红柿、鞍山的南果梨、来宾的沃柑也来赶场,还有志愿者送上免费热水和酒心糖。

  赫哲族特产鲜美的鱼肉,鄂伦春族拥有独特的狍皮文化,达斡尔族吟唱悠扬的民歌,远道而来的瑶族姑娘、小伙儿跳起“黄泥鼓舞”……不同民族文化交融,演绎成具体、可感、生动的日常。

  由南向北行至尽头,就是防洪纪念塔,遥望松花江。中央大街管委办主任宫剑虹说,自元旦假期以来,这里每天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

  一名博主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进行直播(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何山 摄

  “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常焕发着勃勃生机。”正如作家迟子建所言,哈尔滨,自开埠起就呈现出鲜明包容性的城市,而中央大街则是这一“市格”的集大成者。

  小寒刚过,隆冬初峭。“尔滨”的雪花在中央大街片片飘落,关乎文旅的“繁花”正在次第绽放。

  记者:杨思琪、朱悦

  视频:何山、王建威、杨思琪

  报道员:傅强

  策划/编辑:王黎、李欢

  海报制作:王杨佳

  新华社国内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