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益州郡治面貌“呼之欲出”——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新进展追踪-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1 16:02: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汉代益州郡治面貌“呼之欲出”——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新进展追踪

字体: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作为古滇国都邑和汉代益州郡郡治的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2023年考古取得新进展,包括初步推测出益州郡城址范围,新发现300多枚封泥、300多片有字简牍、大型建筑遗迹磉墩和疑似城墙基础等。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距离曾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不远。2021到2022年,河泊所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大量简牍、封泥、宽约12米的道路和大型建筑基址,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西南边疆演进的考古实证。

  白线方格部分为此次布设的探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河泊所遗址考古领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志龙介绍,2023年遗址考古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了建筑基址、道路、房屋、陶片堆、墓葬等丰富遗存,出土各类器物近700件。

  重要发现包括300多枚封泥和300多片有字简牍。封泥印文包括益州刺史、益州太守章、犍为太守章、越巂太守章、广汉太守章等官职,扩大了益州郡文书往来范围,是西南地区自古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证。简牍出土于7个地点,年代推测属于东汉,与该遗址此前出土的西汉简牍一脉相承,延长了云南出土文字史料的时间跨度。

  工作人员在探方内清理表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发现建筑遗迹磉墩6个。这些磉墩已揭露部分组合起来呈L形,分布区域长约20米、宽约15米,由泥土混合大量螺蛳壳筑成,附近还有破碎的大型筒瓦和沟瓦。专家推测这些磉墩应为大型官制建筑基础。

  发现宽约12米的道路,系2021年发现道路的延伸。解剖表明,这条道路至少前后三次铺筑,最上层路面年代为魏晋时期,推断这条道路应该是益州郡城内主干道。

  蒋志龙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寻找城墙的重要线索,随着发掘进一步揭露遗址内的主要道路和大型建筑,益州郡治的面貌已经呼之欲出。”(记者伍晓阳 严勇)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