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明携手同行 赓续红色血脉-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1 10:32: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沪明携手同行 赓续红色血脉

字体:

  上海拥有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会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沿与重镇;三明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自2022年5月《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沪明文化交流进入“常态期”。专家指出,上海与三明的红色基因具备一定传承性,盼山海携手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以红色文化为媒

  沪明联结愈发紧密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系列活动走进三明11个县(市、区)巡展,超10万人次观展;“沪明情 向未来——上海、三明两地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成功举办,线上线下逾18万人次观展,三明成为首个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红色原创专题展的城市;中共一大纪念馆等上海6家红色纪念场馆与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等7个有关单位结对共建;“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上,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藏、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亮相上海,联办沪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从党的诞生地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云上艺术党课,“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团赴上海开展19场宣讲活动……两年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沪明两地红色文化交流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以文化“穿针引线”,一次次拉近两地人民内心的距离。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沪明对口合作五个重点任务之一,两地宣传部门已签订红色文化宣传领域对口合作协议,并建立以“红色文化研究联抓、红色文化活动联办、红色文艺精品联创、红色文创产业联推、红色文化场所联建、全媒宣传报道联动、精神文明创建联促”为内容的“七联”工作机制,促进沪明宣传领域对口合作走深走实。

  上海文化人才、技术优势突出,三明绿色生态、红色文化潜力巨大,两地合作、创新、共赢的脚步越走越稳,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两地联创全国首部展示沪闽、沪明交流历史的纪录片《沪明往事》,获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联袂打造的全国首部地方小吃题材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入选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剧目;举办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活动,开创福建省老区山区承接国内顶级书展先河;三明市红色文创大赛作为第四届上海红色文创大赛分赛成功举办;三明市在长三角文博会开辟“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等3个特装馆。

 深耕红色文化

  助推老区发展

  从党的诞生地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从黄浦江边到沙溪河畔,沪明两地红色底蕴相合、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继承革命精神上同源一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征程中,携手前行、相互支持,铸就了深厚情谊,取得了重要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沪明情的情不仅仅是从“小三线”建设时期开始,从更早的中央苏区时就已存在。许多史料记载了上海地下党对中央苏区三明工作的可靠保障,三明也为上海地下党工作提供了宝贵支持。

  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红色文化宣传大有可为。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王盛泽说,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做沪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记录者和研究者。

  一是有利于牢记初心,践行宗旨使命。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好沪明两地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上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正确认知历史中走向未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使命,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二是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共同价值。红色文化是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凝炼,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因密码。沪明加强红色文化宣传领域对口合作,有助于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老区精神、长征精神,不断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引领人们在多元文化的复杂交织中有力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有利于提振精气神,推进振兴发展。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三明的使命任务,更是三明老区苏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沪明两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凝聚效应、引领效应和赋能效应,可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助推老区振兴发展。

  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专家认为,用好红色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通过探索红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激活红色文化的创意活力,展现红色文化的整体性意义。

  走好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说,上海和三明都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两地可以在红色文化的价值挖掘、整合协同、创新利用及品牌传播等方面加强合作,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不断增强红色资源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

  探索红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张春美说,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借助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标识等感性情境,以符合现代人审美偏好、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导向,保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源”状态,不断在价值空间中生发出新意。

  创设红色文化更具活力的“体验空间”。张春美建议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建设沉浸式全景影像、历史场景复原、情景体验场景,营造实景体验式的“沉浸感”和“临场感”,打造红色文化的“特定画面”。借助“数字技术+传播”,用“有意思”“有趣”的吸引人的创新方式呈现“有意义”的红色文化,提升传播效能。

  构建红色文化更具特色的“叙事品牌”。张春美提出,通过集聚宣传、文旅、科技等不同部门资源,推进红色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形成融合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为一体的叙事内容,提炼红色文化的“标识性概念”,如“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等,呈现红色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髓,建构起具有价值观自信的叙事品牌。

  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张玉菡认为,在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中,应注重揭示精神产生的主体,即是“谁”锻造了精神,同时注重揭示精神产生的客体,即精神是“怎样”塑造出来的。从“人”的角度去审视,注重人的情感,重视精神形成的过程研究。

  拓展红色文化激励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领域。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鸿召指出,三明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在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范式中,可包容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疗改革试点、沙县小吃品牌经济创建等丰富内容,拓展红色文化激励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领域。(记者 宓盈婷 林凯)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