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2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文史哲和翻译等领域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术语的历史流变、现代阐释、对外翻译,以及其在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作用。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承办。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指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基础的范畴、概念和重要的命题,将其作为全新的概念提出,是理论和学术上的创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术语工程”设立4年以来,获得了深厚的学术支撑,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她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加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研究与讨论中,挖掘优秀的文化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建立当代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田立新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王定华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国际传播方面的优势,表示北外将继续支持国家重大项目“术语工程”的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王定华致辞
郝芳华致辞
开幕式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景林、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聂长顺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研讨会举办了三个分议题平行论坛,分别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作用及传播方式研究、术语英译及中西方文化术语的对比研究、术语的历史流变及现代阐释等几个方面展开研讨。
期间,还召开了“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术语工程”秘书处负责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章思英汇报了秘书处2018年的工作成果。各部委代表在听取了工作汇报以后,充分肯定了“术语工程”设立4年以来的重大进展和优秀成果,并对“术语工程”下一步工作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部际联席会议召开
大会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提交了各自议题研讨的总结报告。随后,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章伟文、武汉大学聂长顺教授和李建中教授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释义、翻译和传播等内容进行座谈,分享自己在参与“术语工程”工作中的体会。座谈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孟庆楠主持。
专家座谈
闭幕式上,“术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总结了研讨会中的精彩内容。他表示,本次会议呈现出参与者的广泛性和讨论议题的本体化两大特点。“术语工程”正在走中国文化国际化的道路,希望团结汇聚文史哲及翻译界的更多学者,共同加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大计。
韩震总结发言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凝聚了中华哲学思想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如“仁”“道”“日新”“阴阳”“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术语工程”设立于2014年初,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多部委联合参与的国家级重大项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秘书处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术语工程”的核心成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1-6辑,每辑收录100条术语,计划出版九辑。截至目前,已经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社引进了术语图书的当地语种版本。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6辑
-
崭新的气象——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文化篇
40年革故鼎新,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也书写出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2018-12-05 11:01:27
-
高分文化节目让文物活起来
《上新了,故宫》上线以来,关注度不输热门剧,好评度较高,从片名到表达形式都很有特点,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2018-11-16 09:03:59
-
文博会开幕 VR技术展现中轴线文化
昨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京开幕。在“互联网+科技融媒体”展区,现场观众可以通过VR、电子屏设备,现场体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场景。2018-10-26 07:37:49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