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02 15:24:17
来源:新华日报

“梅”好香山

字体:

香山梅岭

  那座也叫“香山”的小山,虽说最高处仅136.6米,但因地处江南,兀立江渚,游客登高俯瞰,能饱览长江美景,故而有了江南名山的名声。

  说香山为江南名山,除地理之外,自然还有其它原因。且不说底蕴丰厚、闻名遐迩的“香山十八景”,单说到过的名人,就着实让人叹喟。除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外,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皆留下足迹。因大禹到访,“圣过潭”得名;因姜子牙垂钓,钓鱼矶传世;因吴王夫差、西施栖身,西施在香山采香,踩出了一条“采香径”。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此休闲怡情,并题书梅花堂匾额。现如今,黑底金字、落款为“眉山苏轼”的“梅花堂”横匾,高悬于梅花堂正门上方,气韵独具,气魄非凡。堂后洗砚池,因苏东坡洗砚而得名。此事有《徐霞客游记》中的《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有序》和《江阴县志卷22·古迹》为证。

  梅花堂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曾遭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在此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又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亦曾慕名西施采香径而驾幸香山,饮过圣清池里的泉水,并欣然题字“清池”。

  “洗砚池台听松吟,桃花涧里洗尘埃。”也就是这座香山,佛音千万里,花香溢四方。

  辛丑牛年春节,因疫情影响,市民们“就地过年”,不便远行,只能近处走走。到哪里去?“到香山看梅花去”,竟然成了一句流行语。为了不留遗憾,大年初十,我们一家老小,前往香山。

  进入景区,走过一座石拱桥,眼前,一汪清水,绿意萌发,乃传说的“鹿女湖”。不时用手撩拨着拂面的杨柳,沿湖畔小径绕行数百米,往上攀登,穿过一个山口,整个梅岭景区,便不惊不乍,呈现在眼前。霎时,我们被如此壮观的山水梅林惊呆了。清凌凌的湖水边、亭台水榭间,依山而栽种的梅树,红的、白的、粉的、绿的梅花,竞相绽放,层层叠叠、婆娑飞舞,争芳斗艳、姹紫嫣红,俨然一幅3D山水画,仿佛置身“香国仙境”。

  穿行于梅林,忽而上行,忽而下行,一枝枝、一朵朵、一簇簇,人兴致盎然,花热烈奔放。兴高采烈的游人,漫步仙境,浸身香海,或拿手机拍照,或与梅合影,不时传来阵阵惊呼和欢笑声。这笑声在梅林间回荡,让人深受感染。“望一袭花颜,闻一缕幽香”,倘若东坡有灵,面对眼前美景,该写出多少绝美的佳句啊!(丁东

【纠错】 【责任编辑:李然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9765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