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库》:描绘岭南文化的谱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31 09:57:00
来源:南方日报

《岭南文库》:描绘岭南文化的谱系

字体:


《岭南文库》部分图书。 

刚刚在澳门降下帷幕的南国书香节澳门分会场,介绍岭南文化的图书大受澳门同胞欢迎,特别是《岭南文库》《中国桥》《澳门通史》以及新出版的《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丛书》等粤版图书。被誉为“岭南人的百科全书”《岭南文库》,已成为广东出版界的著名图书品牌,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一个标志性产品。本报特刊登中国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世界语言专家陈原为《岭南文库》所写的书评(原载1997年8月6日的《中华读书报》)以飨读者,原标题为《关于<岭南文库>和地域文化的随想》,有删节。

《岭南文库》这样的奠基性质的学术著述的出版,向世人提出了地域文化的概念,并且以它自身的规模和选题,具体地给出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先前也有人提过,但常常是比较抽象的,有时很模糊,有时则概念不清,有时又使人们感到它是一种过时的封闭系统。然而地域文化确实值得探究。

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是由多个地域文化相互接触、影响和交融而成的。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许多地域,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社会习惯很不一样,试看北方大漠的草原文化跟五岭以南的岭南文化,南北辉映,大异其趣,但各有特色,五彩缤纷,如果它们不是在千百年间经过频繁的接触与融和,怎能产生光辉夺目的中华文化?新近有人说,中华文化是一体多元的。一体,就是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华夏;多元,指的是平行发展,既相互影响,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也许“一体多元”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出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现实。由此可见,探索地域文化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和中华文化的社会史是多么的重要。

岭南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域,需要加以特别的注意和研究。这不仅因为这个地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比如说五岭阻隔着它跟中原的顺利交际,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由于它在近几百年间(甚至千百年间)形成了独特的民情——我指的是风俗习惯,社会风范,甚至可以描绘出一幅独特的“民气”图景:自豪,自尊,自强,勇猛,进取,革新,不畏强暴,反抗侵略。

    近代许多带有革新或革命意义的事件,不少是从岭南这个地域出发的。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北伐(第一次国共合作),公社(中华大地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直到在改革开放中一马当先。数不尽的“风流”,说不尽的甘苦!岭南儿女心中大致有个谱,但是谁也说不周全。如今《岭南文库》把这个“谱”具体地画出来了。啊,这就是岭南!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这套文库的《前言》这样说。岭南首先指广东,这无疑义;然而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看,岭南的内涵却不止广东。还是《前言》说得好:(岭南)指的是“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地区。地域文化往往不以人为的行政区域为疆界。所以从研究地域文化的角度立论,岭南的概念应当比现今划定的广东一省行政领域要宽广,这是人们都能理解的。翻看已出版的文库各册,实际上编辑部也是这样理解的。举凡这个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无不包括在内。或新的研究成果,或有价值的旧著,或岭南闻人的著述选编,甚至经过认真整理的重要资料、经过严格挑选的重要译著,都网罗在内。真正是岭南地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我上面说的“奠基”性出版物,就是指此。

由此可知,《岭南文库》的编辑出版,是一件大事,不止是一个省或一个地域的大事,而是全国性的大事。至于它对研究中华文明史或文化的社会史的贡献,那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岭南文库》的选题严谨、有的放矢。它促使学者去研究问题:众所关心的问题,或者很少探索过但有深意的问题。从选题去找作者,从作者去找选题。心中一幅岭南地域文化的蓝图,这蓝图引导着编者、作者去探索前人未探索过的世界,或从另外的途径去探索前人曾经探索过的道路。这才叫做编丛书!

举例来说。我在《岭南文库》头一批书中找到一本很有趣的书:《历代入粤名人》。亏策划者想得出这样一个选题。五岭以北的名人到岭南,古往今来,实在不少;因为这并非封闭地区,不过受山水阻隔而略感交通不便罢了。他们或是征战而来(如黄巢),或被贬官到粤(如韩愈、苏轼),或派来执政(如赵翼),或执行某种特殊任务(如林则徐),等等情况,不一而足。这里收入92人,而此作是在已故学者李小松的《历代寓穗名流》(香港三联书店)一书的基础上彻底改写而成。这样的选题,在地域文化丛书中出现,说明编者的思想是开放的。如果我们搞的地域文化是自我封闭的,与其他地域及其文化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文化只能走向消亡。这个选题表明我在上面说的,中华大地上多个各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互相接触,互相交融,开出了五色缤纷的鲜花,结成无比甜蜜的果实。研究地域文化而又不囿于特定的文化圈子,这就是开放的思想。

更加有趣的是,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赵翼。这就是当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口头上和书面上不止一次提到过的他的“六世祖”。也就是那个没有膜拜或屈服在历代诗坛权威脚下,“口出狂言”的赵翼。人们记得他的四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做广州知府是在1770年即清乾隆三十五年。此人因得罪权贵,降级调职,终于辞官返回常州,在家乡主持著述和教学三十二年。赵翼在广州的时间虽短,但他对岭南事物所感颇深。二百几十年后,赵翼的第若干代孙子赵元任亦曾入粤,调查记录粤方言;并且在二次大战中为盟军编写过粤语课本,他编的《粤语入门》(Cantonese Primer)于194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印行,此书凡242页。这也算是一种“入粤”的事迹,或者是文坛佳话。(陈原)

【纠错】 【责任编辑: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