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地方 | 法治 | 悦读 | 副刊 | 国际 | 港澳 | 财经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图片 | 论坛 | 视频 | 微博 | ENGLISH
 
   
 
  叶嘉莹:一片冰心在“诗词”
 
 
    叶嘉莹谈及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与普及,实源自家庭影响。她感慨诗歌是伴随其一生的,幼年播下的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萌发。诗歌是有生命的,你不懂是缺乏诗歌的修养,懂了就会感动。叶嘉莹认为诗词渊远流长,是汉民族文化中非常值得骄傲的部分。  
叶嘉莹
叶嘉莹
  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24年生于北京,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
  采写/责编:王志艳  
 
亲,欢迎关注新华悦读微博:
 
读家观点
  批评年轻人对诗词漠视:如遇宝藏空手回
   谈起古诗词教育普及的现状,一直颇为平静的叶嘉莹显得有些激动,“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以来古诗写得非常好。后来有一时间不提倡旧学之后,现在这种传统就慢慢断了,因为不懂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蕴藏非常丰富,但好比你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却找不到打开财富的密码,空有这么多遗产,非常可惜。” 而时下年轻人对诗词等古典文化的漠视,叶嘉莹更是直言不讳的批评,“现在的年轻人根本走不进去,‘如遇宝藏空手回’,守着这么好的家当,什么都继承不了,这是他们非常悲哀的地方,盲目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不惜为了短暂的享乐而做出为非做歹的事,真的是堕落。”[详细]
  回望七十年教书不缀:来生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有教授曾赞叹她是“教书的天才”,叶嘉莹自嘲正是用poor English授课让学生爱听,从教十六七个人到六七十人,这背后是她每天查字典查到半夜两点,第二天一早又起来上课的不懈付出。“也许我的英语文法不完整、发音不正确,但是学生不是来跟我学英文,只要大意能明白,我一样用中国的办法,介绍每首诗的作者、背景乃至寓意情感他们也听的津津有味:中国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七十年间她一直教书不缀,在台湾时甚至同时教很多学校,每个学校三门课,两个电台,从早到晚都排满了。叶嘉莹如此坦露心声:“我现在这么老还在教书,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宝藏。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详细]
  感叹生平波折磨难: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
   成年后叶嘉莹的婚姻也并不算幸福,在迁居台湾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她的丈夫曾被怀疑是“匪谍”而坐牢,连带她也失去工作,而彼时她上有老父,下有待哺的孩子,以后的很多年里她都深陷在承担家人生活重担的艰难中。饶是如此,对诗词的热爱却一直未放下并支撑她一路跋涉,“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叶嘉莹曾以咏荷的诗抒发感怀,一生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孤影孑立辗转奔波多地几十载。2013年,叶嘉莹选择了自己的“归宿”,定居南开大学,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的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2000多个小时。“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回首往昔,叶嘉莹已显平静淡然。[详细]
人间词话七讲
王维国及其文学批评
迦陵论词丛稿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北大出版社
 
   
 
读家影像

叶嘉莹1

叶嘉莹2

叶嘉莹3

叶嘉莹4

   
 
风云人物
   
 
文人书客
   
 
出版先锋
 
  • 字里行间

    字里行间
  • 泰学传媒

    泰学传媒
  • 阅读季

    阅读季
  • 外研社

    外研社
 
内容编辑: 王志艳 刘凝 杨舟
策划合作: 黄玉艳 桂洋 史靖
主编信箱:xinhuadushu@126.com
电话:010-88050873 13699147979
合作邮箱:xhreport@126.com
地址:北京市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新华网园区D座3层
邮编:100162
01003010106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