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开幕,长城、大运河等元素亮相北京展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3 16:41:56
来源:新京报

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开幕,长城、大运河等元素亮相北京展区

字体:

  各地政府组团“出招”,各大展商亮出“绝活”,一出文化产业的“好戏”开场了。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式开幕。当天中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就陆续迎来客流。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线下设置八大展馆。

  北京展区位于会展中心15号馆内,占地面积达1023平方米。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今年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新文旅 创意引领新生活”为主题,有130余家文化企业、园区和机构参与线上线下展示。其中,线下展馆有530余件展品及19项互动体验亮相。这些内容充分展示出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以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果。

  在深圳文博会上,与北京博物馆、北京中轴线相关的书籍亮相“书香京城”品牌展区。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明长城、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元素产品展出

  今年北京展区划分了序厅、产业新动能、文化新业态、文旅新消费四大区域。在展区入口处,几块高清显示屏吸引不少游客驻足。组合在一起的屏幕,有“铺天盖地”之势,加上声音和画面的渲染,让人倍感震撼。“这讲的是明长城,我之前去北京还爬过,很壮观。”深圳市民陈先生盯着屏幕上内容说道。

  北京是长城资源的富集地,北京明长城是中国现有长城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区段。首次带到深圳文博会现场的“最美长城”展项,采用4K无人机实景取材,结合数字电影级特效技术,制作出了全新的体验场景。

  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入口处的巨幅高清显示屏播放着长城宣传片。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巨幅高清显示屏右边的展陈,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有关。一幅27.4米的丹青长卷从展板墙上缓缓摊开,画上描绘了大运河沿途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北京标志性建筑。《北京大运河揽胜图》由北京画院八位艺术家历时两年八个月联袂创作,进行数字转化后,观众可通过屏幕一览大运河北京段横亘在“山”“海”之间的壮阔景象,及一河两岸的新时代胜景。

  在展区现场,室外流通机器人“小图”正忙着干活儿。它是一辆招手即停的流动借阅车,作为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智慧服务爆款,它可以随时现场借还图书、办理虚拟阅享证,甚至还能帮借阅者承担运送书籍的体力活。一张智慧书桌也迎来不少人围观,记者体验后发现,一张书桌,用处多多。它集合了文献检索、咨询回答、个性灯光、学习辅助等多功能于一体,操作方便,容易上手。

  北京艺术中心则以叶画的形式出现在定制相框里。京派叶画非遗传承人师亮介绍,这次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的叶画作品都是他今年创作的,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叶画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你看,我在银杏叶片上重现了北京艺术中心,从外观看上去,它像是翻开的书页。”

  京派叶画非遗传承人师亮创作的叶画。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作为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相关数据显示,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不到半年,累计接待观众游客225.9万人次,已成为广大市民游客观光打卡、沉浸式体验文化的新地标。

  “旧书新知”专架深受青睐,古籍修复师现场展技法

  走进北京展区,可以看到在明显位置设立的京派“旧书新知”专架,展示了300余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书以及40余种红色文献和新文学书籍,涉及戏剧、小说、杂文等多种体裁。其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日报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献》、1941年曹禺创作的《北京人》等多部作品,十分珍贵。

  多部年代久远的文学作品出现在京派“旧书新知”专架上。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一位游客表示,自己非常痴迷于收藏旧书,逛完“旧书新知”专架后才明白,摆在书架上的《鲁迅诗集》是本伪装书。该书在1936年由上海春光书店出版,其真实内容是共产党员、诗人蒲风创作的诗集《茫茫夜》。

  伪装书往往通过借用或虚构书名、作者、出版发行机构等出版信息,对文献的封面进行伪装,有的甚至对扉页、版权、封底、序言、目录、章节名称和正文内容进行深度伪装,以达到隐蔽自己、欺骗和迷惑敌人的目的。

  现场不光能获取新知识,还有百余种旧书正在售卖,观众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购买收藏。记者了解到,今年,“旧书新知”系列活动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开展。北京已构建市、区两级旧书实体书店交易网络,50余家实体书店开展旧书业务;打造报国寺、钟鼓楼等常态化旧书展销品牌,已举办40余场活动、接待10万余人次,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除了看旧书,观众还能在展厅现场,一睹非遗传承人的古籍修复技法。记者注意到,在“旧书新知”专架背面,摆放着20余幅自主开发的“片羽存真”文创产品,这些取自书店历年抢救和保护的古籍碎片、散页,借助传统古籍修复技艺,被制成“片羽存真”“八破图”等形式,成为集知识性、欣赏性、装饰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

  杨弋是中国书店新一代古籍修复传人。据他介绍,古籍修复技艺作为一门传统技艺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它对在历史中残破的古籍进行修复和装订,强调“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对抢救与保护古代典籍文献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这是《直隶通州志》的样书,我们对破损的版本进行了修复,其主要采用修补(补破)和衬纸两个工序。”杨弋向新京报记者解释,一部破损严重的古籍要经过配纸、补破、溜口、倒平、衬纸、捶平、齐栏、打眼、下捻、上皮、包角、订线等几十道工序,一招一式甚为考究。

  观众沉浸体验VR视听,大戏高清片段接连上演

  北京展区处处可见科技感。一些好奇的观众坐上时空穿梭机VR单人座椅,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椅子开始旋转、侧倾、震动。实际上,座椅运动是在配合VR中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剧情。一个场景下来,观众们都露出感叹或惊奇的表情,毫无眩晕或不适。

  在一个展台前,一位戴着VR眼镜的老先生正四处观望。他说,他正在一架飞机上,放眼看去,远处尽是雪山与河流。该展台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刚这位观众体验的是我们的沉浸式文旅产品,它以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为基础,集影像、灯光、互动装置、声音、激光、制景等各种表现手段,来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

  一位观众戴上VR眼镜,沉浸式感受设定场景中的细节。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该展台的《故宫以东·探城Live》也迎来不少观众体验。上述负责人介绍,“故宫以东”城市文化互动平台基于互动引擎技术,围绕东城区重要的古迹、故居、文物、景观、商业等内容进行数字化开发及虚拟线上转化,具有很强的文化输出价值。通过线上平台的方式在东城区文化消费场景、特色胡同街道等开展互动,参与者既能学习了解东城区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还可以围绕东城区的实际景观进行平行竞赛、创建内容等活动。

  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新业态持续增长、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等特点。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40.1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87.7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8.5%。

  逛北京展区,观众免不了要被琳琅满目的文化消费品所吸引。他们围着展台,在一件件非遗艺术中国礼物文创产品、活版文创和国潮文创中仔细挑选,爱不释手又有点纠结。

  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的工艺美术精品和文创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此外,在北京展区,观众还可以欣赏到国家大剧院歌剧《托斯卡》、北京人艺话剧《茶馆》的8K高清视频。这种融合了多业态、多领域技术的文化艺术创作,展现出演艺之都的蓬勃活力。北京文化论坛、博物馆之城、书香京城等品牌也悉数亮相。(记者 张建林)

【纠错】 【责任编辑:王碧姣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