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凝心聚力擘画共富蓝图-新华网
2024 05/22 16:42:05
来源:新华财经

杭州萧山凝心聚力擘画共富蓝图

字体:

  乡土难忘,桑梓情深。当下,新乡贤日益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重要力量。2022年,杭州萧山区向全区广大乡贤发出“我为家乡办一事”倡议,吸引众多新乡贤踊跃投身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中。截至今年5月,萧山区2471名新乡贤先后领办小微事项905项,义务投入资金1.42亿元,直接惠及群众21万余人。

  集智汇力,为乡村文明建设“出招”

  留住乡村记忆,才能留住乡情。在挖掘乡村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过程中,萧山区新乡贤群体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乡亲们特别是青少年更系统地了解家乡的古往今来,增强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所前镇三泉王村新乡贤联谊会主动开展对乡村文化的深耕挖掘工作。

  该村新乡贤联谊会不仅系统整理了“自然景观与美丽传说”“人文传承与历史沿革”“族谱典故”“童谣俚语”等几方面共37篇独立文章,编制印刷出版了《话说三泉王》一书,还主动与村委沟通商议,成立《三泉王村志》编纂班子,踏访村域山川、道路河滩、古迹古木和前辈长者,开辟所前镇村志编纂的先河。

  无独有偶,在戴村镇尖山下村,杨顺仕等新乡贤代表也积极响应“我为家乡办一事”倡议,投身该村“跑马灯”非遗技艺传承中。不仅持续提供资金保障,还自己外出学习技术、牵线搭桥,在云石小学组建小马队传承人队伍,开设马灯特色课程教学,让这项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让古老农耕文明蕴涵着的精神力量得到有效彰显,正成为萧山区广大新乡贤为家乡办实事的自觉行动。

  衔泥归巢,为乡村产业发展“铺路”

  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倡议下,一批批新乡贤返回萧山区投资创业,带动人才和资金向乡村回流。

  在义桥,新乡贤金哲宇在收到“我为家乡办一事”倡议后,选择家乡投资建厂,成立杭州凯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工业类动力电池和储能类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这无疑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为了吸引杭州凯歌这样的企业,义桥在做好乡情联络与平台搭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对接需求与资源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扶持措施。而杭州凯歌公司的成立,又将新能源科技带到义桥,激活义桥产业转型和升级的“一池春水”。

  同样是在萧山南片,极具刺激性的“龙出没”探险漂流早已名声在外。该项目最初由河上镇三联村新乡贤董最红牵线搭桥,浙江山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开发打造。目前以“村企共建”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保底收益30万元+门票提成+配套收入+年化递增”的立体收益模式,让村集体经济、村民和运营投资商捆绑成为“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利益共同体。仅2023年6月至9月,“龙出没”探险漂流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收入610万元,村集体增收38万元,解决村民就业500余人。

  除金哲宇、董最红等,萧山区发出的“我为家乡办一事”倡议还吸引了更多乡贤回到家乡、投资家乡。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萧山区已引进新乡贤回归项目73个,涉及金额超过61亿元。

  生于斯,长于斯,也将反哺于斯。新乡贤已成为萧山重要的人文资源。据了解,2023年,萧山区22个镇街新成立村级新乡贤联谊组织286个,实现了村(社)新乡联谊组织全覆盖。今后,萧山区将继续以新乡贤联谊会为载体,进一步激活新乡贤活力、凝聚新乡贤智慧、汇聚新乡贤能量,擘画更壮美的共富蓝图。

【纠错】 【责任编辑:韩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