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高铁上提醒熊孩子家长,反被一耳光打出血》,这篇报道在几大公号上一出都是十万+。这几年,因为不文明、没素质造成的激烈冲突事件,关注度都很高,说明大家感同身受,深恶痛绝。
其实,这起事件中打闹的不仅仅是熊孩子,当时那几家人聊得热火朝天,整个车厢几乎都是他们的声音。去讨论怎么管教熊孩子完全是误导。这其实就是个噪音扰民,发展成肢体冲突的流血事件。
面对在车厢、机舱等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大声嚷嚷的行为,报道跟帖里就有不少人反映,“都不会有人出面制止,好像也没办法”,“常常碰到老年团或者公司出游、几户熟人出游,都是这车被包了的心态”……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其实面对这种场景,国人见怪不怪,站出来常常被对方白眼,能够预期各种不愉快甚至冲突,时间成本和心情成本都很高,于是忍忍就过去了。
每次车厢里吵闹,机舱里吵闹,不是睡眠时间,乘务员都不会来干预。你看,这些人从小习惯了大声嚷嚷,本来说话就这样,习惯是短时间能改得了的吗?交谈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什么叫大声,什么叫小声,貌似也很难界定。
你看这次高铁这些人,大人开心聊天,孩子开心打闹,简直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理想状态”,又不是晚上要睡觉,为什么你们就看不得我们快活、自在?这位外国专家提醒他们不要嚷嚷,警告他们距离太近是侵犯隐私,外国专家不断申明的是规则、概念、权限,用了他们不熟悉的语言,特别是“隐私”这词,在这些人眼里,反而成了表现优越感和娇气,矫情个啥捏?
单单文化和观念的差距足够引发不满和情绪对立,但是不管是哪种文化的冲突,都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不管是哪种文化下的约定俗成或者多么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都以不能违背社会公德为前提。大声嚷嚷是不文明,打人已经是作恶,甚至犯法。对于这样的人,高铁是不是可以建立黑名单,和航空业、旅游业一样,不仅要立黑名单,而且要联网共用。有惩戒,才能立规矩。(雷舒雅)
-
规范孩子网游 莫“一键禁玩”了事
只有用权利思维去思考,平衡家长和孩子的权利,平台才能营造出家长、孩子和社会多赢的局面。2017-05-02 08:54:10
-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别因为牵着孩子走得太急、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2017-05-09 09:02:44
-
别让死亡游戏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
我们无法看到孩子心底的世界,但是可以用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注视着,用了解来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而不是让邪恶的游戏来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2017-05-15 17:06:51

-
摄影征集丨快门定格下的“东方之珠”带你“寻觅香港印象”
2017-06-23 17:50:08
-
广州地铁设置女性车厢,你支持吗?
2017-06-25 10:08:25
-
提醒丨把工作带回家算加班吗?
2017-06-25 10:08:25
-
午睡是最好的身体“修复剂” 夏季午睡4个好处
2017-06-25 10:08:25
-
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的四样东西
2017-06-25 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