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各地高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陆续发放,与此同时,一些打着资助困难学生旗号的虚假信息、电信诈骗等也开始出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广大新生和家长应提高警惕,谨防受骗,并将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打击助学电信诈骗。
每年高考录取和高校入学期间,都是针对学生各类电信诈骗的高发期。事实上,骗子的招数也并不新鲜。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冒充教育部门、基金会等工作人员,以向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教育退费为名,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但现实情况是,仍有一些考生、家长上当受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此时发布电信诈骗预警,相当及时。应当看到,对奖学金、助学金等信息比较敏感的学生,往往是来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乃至贫困家庭,电信诈骗造成的危害更大。只有各方面都对此事更加重视,才能让这些并不高明的骗术再无用武之地,保护学生和家长免受财产损失。
一方面,仍要加大对正规资助信息的宣传力度,力求不留死角。与其他类型的电信诈骗一样,最好的打击方式就是“治未骗”,做好预防工作事半功倍。目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强调学生有相关方面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问学校、问当地的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立的“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或者热线电话进行咨询。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公布了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受理学生的咨询和求助。除了这些努力之外,尤其还要关注偏远农村地区的信息覆盖问题。以往实例证明,在信息传播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往往是电信诈骗的高发地区。眼下,一些地方通过考生登记的手机号群发防诈骗短信,还有一些高校将资助相关信息直接附在录取通知书中一并寄出,无疑大大减少了考生受骗上当的几率。
另一方面,还要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加强隐私保护。实际上,由于近年来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一般类型的电信诈骗公众已有了“免疫力”,但当骗子准确掌握公众个人信息乃至最近行为动向之后,识别骗术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举例而言,假设学生刚刚申请了助学贷款不久,就收到了骗子伪装成放款银行的电话,恐怕警惕性再强也很难保证不上当。归根结底,个人信息泄露越多,便为骗子“订制”其骗术提供了越充足的条件。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考生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在快递录取通知书等环节中,也要注重保护隐私。此前,一些地方考生发现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信封外标明了录取院校和院系详细信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及时调整做法,尽快补上这一漏洞,采取“隐私快递面单”等新手段来保护考生信息,需要加快行动。
多渠道资助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决不能给不法分子留下钻空子实施电信诈骗的机会。加强宣传教育、保护个人信息仍需不断努力,打到助学电信诈骗再也不敢露头。(张涨)
-
网络平台别成了招聘诈骗的帮凶
本是解决社会问题,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的网络平台,却变成了不法分子实施网络招聘诈骗等不法活动的工具。2018-06-25 08:29:38
-
警惕诈骗传销穿上区块链马甲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大幅涨跌和区块链概念日趋火爆,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传销诈骗也频频出现。2018-06-22 08:41:50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